据 meiguo.com 于 2025 年 7 月 27 日收到的消息 ‣ 经过五个月的沉寂,人类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重新开始向地球传输清晰的数据信号。NASA工程师团队在距离地球150亿英里的深空中成功修复了这艘48年老龄探测器的通信系统,这一技术突破被视作太空工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修复不仅展现了人类远程维护深空设备的非凡能力,也为旅行者1号继续其史无前例的星际探索之旅扫清了障碍。
2023年11月,旅行者1号的信号突然变得混乱,尽管探测器与地球的连接仍然存在,但它传送的数据变得无法解读。经过数月调查,NASA工程师确定问题出在探测器的飞行数据子系统中,该组件负责处理和准备科学与工程数据,然后将其传输回任务控制中心。
问题的根源最终被追溯到2024年3月发送的一个指令。当时,工程师要求旅行者1号发送完整的内存读取数据,结果发现存储器中的一部分已经损坏。NASA团队推测,飞行数据子系统中的一个芯片可能因太空辐射或长期运行而发生故障。
面对无法物理接触的硬件故障,NASA工程师展现了创新的解决方案。由于损坏的芯片无法修复,他们决定将受影响的软件代码转移到内存系统的其他部分。这项操作的复杂性在于,代码体积过大,无法在单一位置存储,因此工程师必须将其分割成多个部分,分布存储在不同的内存区域中。
更具挑战性的是,这些分散的代码段必须经过调整才能协同工作。工程师首先测试负责发送探测器自身状态数据的软件代码部分。当修复方案奏效时,旅行者1号开始传回清晰、可读的当前状态数据,打破了长达五个月的沉默期。
然而,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旅行者1号目前以约每小时38000英里的速度飞行,距离地球如此遥远,以至于每个无线电信号需要22.5小时才能到达探测器,探测器的回复又需要另外22.5小时才能传回地球。这意味着工程师每次尝试修复后,都需要等待45小时才能知道结果。
旅行者1号的故事本身就是人类探索精神的完美体现。这艘探测器于1977年发射,最初设计用于研究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然而,它的使命远远超出了原始计划。2012年,旅行者1号成为第一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其姊妹探测器旅行者2号随后在2018年也达到了这一里程碑。
如今,这个从未预期运行48年的探测器仍在深空中正常工作,持续向人类传回前所未有的星际空间数据。它携带的科学仪器依然活跃,记录着人类从未到达过的宇宙区域的信息。旅行者1号不仅是一个技术奇迹,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无尽好奇心的象征。
NASA的成功修复证明了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的技术挑战,人类的创新能力仍能找到解决方案。在距离地球150亿英里的深空中进行软件修复,这种操作的精确性和复杂性远超地球上任何维修任务。
目前,工程师们正在计划重新定位和同步代码的其余部分。一旦完成,旅行者1号应该能够恢复传送清晰的科学数据,继续记录其在远离地球的旅程中的发现。这可以被视为一次升级,但对于如此古老的设备,有时最好的策略是保持现状——试图改进可能反而会造成损害。
这次成功的修复为深空探测任务的未来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人类探索活动向更遥远的太空延伸,远程维护和修复技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旅行者1号的案例证明,即使是几十年前的技术,通过巧妙的工程解决方案,仍然可以继续为人类的科学探索事业做出贡献。
然而,工程师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旅行者1号的持续老化,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技术挑战。每一次成功的修复都为这个不朽的探索者延长了生命,使其能够继续向人类传回来自宇宙边缘的珍贵信息。
综合自NASA/JPL加州理工学院等网络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