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L先生,国内某研究所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目前已获批美国人才移民EB-1A。
如果你问我,办移民时最需要考量的是什么?
我会告诉你,不是中介公司规模,不是过往办成功了多少人,也不是需要投资多少钱,而是,给你做资料的那个人,是不是靠谱。我就是在这方面吃足了苦头。
2017年底,为了以后孩子读书着想,我开始有意向办美国移民,因为我自己是做科研的,所以天生喜欢自己琢磨,通过对美国移民政策的研究,我自觉自己是符合人才移民的相关条件的,但我也明白,术业有专攻,移民申请方案是专业的事情,为了保险起见,我找到了一家中介公司帮我申请。
当时,该中介公司看了我提供的资料,说我应该是符合EB-1A这个类别的,在他们的建议下,我开始着手准备相应的资料。
但到了递交环节,我看了他们为我写的Petition Letter(申请信),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因为在这篇陈述信里,不仅逻辑存在问题,比如前面说科研贡献,紧接着又开始谈发表文章的意义,后面又说起论文引用率,不管是从形还是到神都非常的散,无法看出想重点表达什么。再者,全文也没把我的优势重点体现出来。
我提出了这些质疑,对方反而有些不快,意思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申请信就是如此写的,严格按照了移民局的要求。
这毕竟不在我所熟悉的领域内,所以也就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很快就帮我递交了申请。
由于我当时没有加急处理,所以递交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期,一直到2019年初,我竟然等来了NOID(意向拒签信),移民局指出了我案子存在的三个问题:
1.成就不突出,没有在我的资料中看到成就优异的部分。
2.发表的几篇文章均属于科学工作者的本分,引用率偏中等,不属于优秀的范畴。
3.我发表过的著作与目前的专业无关,依旧是无法认定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是优秀人才。
更让我气愤的是,收到意向拒签信后,我本有一次宝贵的补件机会,奈何对方不知是能力有限还是做事敷衍,一直拖到移民局截止日前半天才匆匆完稿,结果可想而知,我被正式拒签了!
说实话,这次拒签对我个人自信的打击还是挺大的,总觉得是不是我的条件太过普通,无法达到美国移民局对于优越人才的认定。
但搞研究的人天生有种韧劲,越是说我不行,我越要做出成绩,在移民这件事上也是一样,总要再试一次才能彻底死心。
于是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朋友已经拿到了美国绿卡),我与新通取得了联系,并赶去杭州与他们做了当面沟通,之后就委托他们全权办理。
他们在拿到我的资料以及移民局拒签信后,很有信心地告诉我,我的条件是符合移民政策要求的,只是如何让移民官一眼看出我的优越,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之前申请失败,很大原因在于,在原本应该深入挖掘重点突出的部分,一笔带过,导致我的整个条件显得平平无奇。
接着,新通对我的所有成就做了重新梳理,找出了几大突出亮点,并在这些亮点上进行深挖。
比如移民局认为我论文的引用率中等,但新通却在资料中重点解释了,不同领域,对于论文引用的高低标准相差甚远,不能用统一的衡量标准。由于我研究的神经科学领域属于小众范畴,论文也较少,如果要看引用率,应当在本专业范畴内对比。把同一主题的2000多篇论文中,前100篇的引用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排在第7位,远超平均引用率。
再者,移民局说我发表的著作与研究领域无关,新通结合我的工作内容,给出的解释是,神经学科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我的著作其实是在这个领域范畴内的,并未偏离。
之后,新通指导我找到了引用我论文的人,让他们写推荐信强调我的论文对他们工作的重大意义。
为了确保资料的详实完整,他们还挖出了很多我以前获奖的新闻报道,有些奖项当年因为我不在意都没去领,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抽丝剥茧挖出来的,其中一篇获奖报道还是人民日报的报道,这么以来,公信力和权威信大大增加了。
最终,经过他们的操作,我如愿拿到了美国人才移民的获批函,心里压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作为一名曾被拒签,后又获批的美国人才移民申请者,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你可能比你自己想象的还要优秀。
很多人一看审核的条件这么多,先入为主觉得自己达不到,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如果对自身成就做挖掘梳理,会发现我们是符合移民申请条件的。中国人天性内敛,不好意思夸自己,因此这些优秀需要别人来帮我们一起挖掘。
2.找对靠谱的人太重要了。
相信我,找到一个做事靠谱的移民中介,成功率会得到质的提升,而靠谱不仅指做事认真,还要对政策条款、审核重点、疑难问题解决有实操经验,在这一点上,新通就做得很好。
以上就是我在办理美国人才移民过程中走的一些弯路,希望对大家有用。勇敢试一试,也许,下一个获批的就是你!
出处:头条号 @新通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