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抗病毒和抗菌的日常防护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家用和医用电器、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等领域,抗病毒、抗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行业需求,广大科研工作者一直奋斗在抗疫一线,成果频出。近日,来自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东江教授团队的朱玉坤博士在光催化杀灭冠状病毒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朱玉坤博士在前期红磷基光催化剂的研究基础上,积极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与山东旭晟东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可见光催化模块,用于抗病毒(人冠状病毒等)、抗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黄曲霉菌等真菌)和分解VOC(甲醛、苯系物等)。
朱玉坤,博士,1988年出生于德州市陵县,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现为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光催化模块仅在紫外光条件下响应的限制,在有光的环境下便可发挥功效。经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SGS、广工微)测试,该模块的抗病毒率高达92.5%,杀菌率可达99.9%,并兼具高效分解甲醛(去除率93.0%)、苯系物(去除率96.0%)的性质,远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功效。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的优势,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伤害和二次污染,有望在阻击新冠疫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光触媒即光催化剂,光催化剂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在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载体,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理论上在此过程中,光触媒系统是起催化剂的作用,不会有量的变化,没有损耗,不需要更换可长期作用。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青岛大学环境科学系,2015年独立建院。
学院学科实力雄厚,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青岛大学博士点培育工程重点学科,2019和2020年连续2年入选中国软科最好学科,2021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位列全球401-500名。2021年9月,环境与生态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目前,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形成了水土资源与环境系统、环境功能材料、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湿地生态与环境、海岸带与盐湖环境、环境过程与控制等7个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各部委重点项目100余项。在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出处:头条号 @青岛大学本科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