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关系,一直是大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对。
由于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正在快速崛起,带动了整个世界,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全球的重要力量。
加之,西方国家整体实力相对下降,所以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类也因此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过,虽然中国的崛起是完全和平性的、有建设性的,但在美国非此即彼的思维中,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以美国为核心的传统西方国家感知到了竞争压力。
在当前竞争的关键期,西方国家整体实力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态势,使得其国家和社会民众心理上产生了深刻变化。
由此,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敏感、复杂。
这其中,中美关系是突出代表。
近年来,我们看到,由于美方单方面的错误行动,使得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潜在风险正在快速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原所长吴白乙教授在他4月中旬的讲座中,很客观地指出长期以来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观点,可能要再值得商榷。
未来中美关系可能会面临着相当高的风险,对此,中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美国在敌华的道路上劲头正足
由于美国内部问题愈发严重,导致美国政府面临的执政压力越来越大。
在美国这种名义上是多党制、实际上是两党政治国家中,在野党与执政党之间的纷争从未停止。
特别是,玩惯了政治手段的美国政客,很懂得如何捞取政治资本,并且将这种资本转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权力。
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争斗不断,即使在党派内部也是明枪暗战,但这种争斗在双方利益有可能都会受损的情况下,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美国政界都需要释放压力,需要“泄火”。
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当美国国内政治面临较大压力的时候,美国政府就会铤而走险,挑起外部争斗,以此来转移国内民众和极端势力、大资本家的注意力,从而为自己的政治压力“泄火”。
放到当下的国际政治环境中来看,美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挑战对象之一就是中国。
首先,中国拥有足够的经济体量,这就使得中美之间的经济摩擦会引发美国国内政界和商界人士的足够重视。
其次,中美两国在现实层面,确实存在着竞争。这种竞争是因为两方面原因引发的。
一方面,美国长期推行的国际秩序已经不适合后疫情时代各国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种秩序的改变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中国的崛起体现在细分领域中,会有一部分与美国既有的优势领域相重合,无论是理论、意识方面的,还是科技、知识、产品方面的。
这就给美国政客留下了炒作的空间。
于是,我们看到,在科技领域,美国政府不仅公然使用行政手段来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而且还人为阻碍双方在人员往来上的交流和沟通。
在经济领域,不仅发动贸易战、金融战、货币战,而且还企图阻挡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以此来稳定美元的地位。
在军事上,不断在中国周边进行抵近侦查,搞大规模军事演习,而且还在涉及到中国领土完整方面动作不断,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持续释放错误信号。
此外,在挑动两国意识形态对立方面,美国也是下足了功夫。
如,2020年7月21日,美国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顿总领馆;8月13日,宣布将孔子学院列为外国使团;到了年底,又宣布限制中共党员赴美等。
以上这些举措,是美国打出的一套组合拳,其目的就是要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为自己在经济、防疫等方面的无能提供充足的借口,并且还希望能够通过对中国的极限施压措施来逼迫中国接受美国的不平等的谈判要求。
二、中美关系面临的风险
本来,中美合作、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是符合两国国家利益的,但遗憾的是,我们不仅没有看到美国政府的任何改变,反而看到美国的反华行动越来越激烈,这也直接导致了中美两国关系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
展望未来数十年,我们基本可以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措施将会进一步扩大,并且烈度进一步增强。
具体到相关领域,美国所能够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
1.经济方面
虽然,美国目前已经对中国采取了很多经济制裁措施,如,征收高额的关税等,但是其手中可以使用的牌还有很多。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判断,美国能够继续对华采取的措施包括:
(1)限制全球化进程
美国于上个世纪中后期,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考量,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由于美国需要中国在反恐等关键问题上与美国协调一致,所以美国于21世纪初,同意了中国加入WTO。
中国从全球化中获益良多,全球化符合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引进来带来了机会,并且降低了中国获得外资的实际成本。
中国也借此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利益,而且巩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然而,近年来,特别是特朗普上台以来,推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向我们阐释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由于美国政府自身施政时犯下的错误,导致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进而产生大量的贸易逆差,促使了美国政府开始重新考虑施行逆全球化措施。
尽管逆全球化进展困难,美国自身也受到损失,但是美国政府依然还是要推进下去,其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一措施,让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顺利获得国际资本和技术,从而减缓中国的崛起速度。
(2)主动挑起关键领域的恶性竞争
拜登上台后所推行的政策,表面上看比特朗普温和一些,但实际上也是“美国优先”政策,是翻版,而不是改版,是加强版,而不是缩小版。
特别是拜登上任后,施行的一项名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实际上就是在针对中国。
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这是国际共识。
在此基础上,中国企业赴外国投标中标的概率很高。
近年来,由于中国在技术实力方面大幅进步,使得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向高端拓展,如,在特高压、高铁等领域,我们能够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美国在这个时候推出系列政策,就是要以卑鄙的手段来侵犯中国的既得利益,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美国在中国传统优势领域与我们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恶性的,它建立在不公平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之下。
如,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施压的方式,或者为本国企业提供低息高额的贷款的方式,来助力企业获得建设项目,从而将中国排挤出去。
与此同时,美国却双标,指责中国搞贸易保护。
(3)画圈经贸团,排挤中国
虽然特朗普退出了TPP协议,但是又以另外一种方式搞小团体。
从之前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到后来的“亚太小北约”“美、日、印、澳四方机制”,美国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构建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目的就是将中国排挤出去。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团体覆盖的范围正在从单纯的经济,转变为经济、军事、政治一体化。
(4)阻止人民币国际化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50多个国家参与到“去美元化”进程中来,而作为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大国,越来越的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易和结算。
据相关数据(SWIFT)显示,人民币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3.2%,从之前的第35位提升至目前的第4位。而在2021年12月,这一数据为2.7%,短短四个月,上升了0.5.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接下来,美国政府必然将会通过股市、汇市等金融手段,以及外交施压等行政手段来阻止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2.军事方面
美国的强大是构筑在美元与美军基础上的,两者之间又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
想要打压中国,继续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美国除了在经济上给中国制造麻烦之外,必然也要从军事上引发争端。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军加大了在中国周边的侦察行动,并且不断举行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接下来,美国势必会加强在军事上对中国的挑衅。
站在美国政府的利益角度考虑,军事手段是美国能够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历史上,美国对外发动了数百次战争,一贯善于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军事斗争,不仅能够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通过促使军工企业大量获利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扭转国内经济颓势。
此外,美国通过不断对外展示军事力量,也可以达到团结盟友的作用。
由于中美两国在地理上相隔较远,没有实际的领土争端,而且两国在军事实力上趋近,又都是拥核国家,所以一般情况下,中美之间很难直接发生战争。
但是,有一个情况是例外的,也是我们所担心的。
那就是美国政府在综合考量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以微冲突的方式,集中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这种微冲突,类似于给乌克兰军援等渐进方式,伺机压制俄罗斯。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没有退路的,两国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一问题产生政治冲突,如果管控失效,战争风险在所难免。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是不希望与美国发生冲突的,但是这也要看美国的行为我们能否忍受。
所以,未来的中美态势走向,主要看美国的态度和做法。
3.科技和政治方面
从2016年至今,美国已经多次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人员和技术交流,甚至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扣押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这些都是美国对中国在科技上的打压表现。
未来,随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越来越接近美国,特别是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不断突破,势必会不断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双方很可能会爆发更大规模的科技对立。
而大规模的技术封锁,不利于全人类生产力的提升。
此外,虽然美国的实力下降致使其盟友体系开始松散,但是还远没有到达土崩瓦解的地步。
特别是拜登上台以来,不断推行的以“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的团结盟友的措施,将会使得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东西方政治力量的变化,势必会导致双方在技术、人员、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转换。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美国人为设置技术和政治壁垒,就很容易引发新一轮的全球冷战,国家间集团的对立不利于国际和平的维持。
三、中国应当提早做好全面准备
针对美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对中国采取的各种打压手段,我们一定要认清现实,提早准备。
虽然,我们在主观上没有挑战美国,或者其他任何国家的想法,但是我们也不能容忍本国利益受损。
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防患于未然。
首先,对内,中国要把握住后疫情时代,制造业方面的特殊优势,并且利用好人口红利和工程师红利,以市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夯实工业化基础并且努力增强改革为经济带来的驱动作用。
重中之重是要提升国内的需求,扩大国内市场,建立国内、国外双循环体系,特别是要以建立健全国内市场体系为主体,这样才能够把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对外,中国要坚定支持和维护全球化进程,要在供应链上下游,从原来的提升供应链位置,转变为全面把控产业供应链全流程。
那些我们自己可以生产和制造的产品,在保证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要努力打造该生产链条的全流程参与体系,以转包、委托他国等方式,促进全球化融合。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要一直坚持走下去,无论在币制的改革上,还是在制度的健全上,都要下足功夫,充分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占比。
其次,要继续在国防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在高科技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并且增量要扩大。
加大后勤保障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军人职后教育,提高作战和指挥人员的素质。
在军队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要下足功夫。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现代化条件下的战场态势更是瞬息万变。
我们要居安思危,不能寄希望于美国不敢使用武力来确保自身的和平。
因此,必须要提高作战效能,通过提升自身军事整体实力来保证自身安全。
再次,持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来吸引国际人才,这其中就包括就业制度、社保制度、工资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通过科学家努力,我们可以获得技术上的突破,从而不惧美国的封锁措施,争取让第四次工业革命率先在中国爆发。
最后,要稳定对外政策、维护国家形象。
国际资本更加青睐于那些有着稳定的国内和周边环境的国家,因为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高效利用。
资本的逐利性是其本质特征,唯有长期保持稳定的对外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保证对内政策的一致性和公平性,尊重市场的地位,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美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两败,这是不变的真理。
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两国已经总结出了各自的相处方法,“斗而不破”是中美关系的底线。
因此,无论两国如何竞争,都不应踏破底线。唯有合作,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才是中美之间的正确互动方式。
我们对中美关系保持信心,但也保持戒心。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美国长时期以来的一系列做法让我们不得不这样。
出处:头条号 @元衡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