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大使在美国高校:为何中美留学生在时下尤为重要?
网友【留哪儿】 2022-05-16 00:11:32 分享在【聚焦美中不卒】版块    1    1

秦刚大使访问了美国卫斯理安女子学院。这学校很厉害,宋庆龄三姐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秦大使说:

——“我坚信,中美关系的未来在于两国人民。”

——“我们要通过教育和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我特别理解大使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人就是个奇怪的动物,有时必须要见到活人,才能做走心交流。外交,说到底不是官员对官员的关系,而是人民对人民的关系。阻碍人文交流,让人难以见面,就没法搞好关系。

我也不说什么大道理了,说说我和我老婆的故事吧。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我俩19岁在一起,现在我俩都被中国派到华盛顿工作。上面这张照片是2019年疫情发生前在中国驻美使馆里拍的。

我1988年在天津出生、长大,90年代天津也算大城市了,但我18岁以前从来没见过活的美国人,除了几个外教。但那也是老师,像我这样的学渣还是躲远点。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那时,我印象中的美国,就是英语课本上的Lily, Lucy, Mr and Mrs Green二维画,或者是磁带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神秘中年人。

我那时以为,现实中的美国人都像《疯狂英语》里嗷嗷喊着说话,要么就是美国大片里的样子,人均豪宅跑车,出门沙滩比基尼,偶尔遇到吃人的大白鲨。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2006年美国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

但我的这些刻板印象,总体上说,还是积极正面的!而且今天的中国人,比我那会儿强多了,现在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渠道和主观能动性,都远多于我在90年代的天津,所以对美国的认知,自然也更客观靠谱了。

但问题是,今天的美国人,如果一直见不到真正的中国人,他们想象的中国,恐怕只剩下美媒抹黑的样子、公路旁的廉价中餐厅老板娘点头哈腰的样子、成龙会功夫的样子、好莱坞时不时让亚裔角色当第一个领盒饭的跟班的样子、古装电影里甄嬛攻于心计的样子。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美剧《破产姐妹》中的亚裔角色

这就是误解,而且大多是负面的。这种误解多了,就会形成舆论。这种舆论多了,就会让政府产生误判,出台后果严重的错误政策!

怎么消除误解?还是靠人与人的直接交流——再说说我老婆小时候的经历。

她在山东的一座十八线县城长大,那时比天津更闭塞。但与我不同的是,她15岁的时候,不知道学校搞了个什么交流项目,来了很多美国学生,她家里也住进了一个美国女同学!于是她在2004年,完整经历了秦大使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的过程。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这应该是我老婆参加的第一场“外事活动”:带美国女生逛县城超市

以下内容是我老婆写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听到美国女生要住我家,这可把我吓坏了。除了英语听力考试,我一个外国人都没听过、没见过。

其实我也不知道怕什么,可能就是怕“不一样”吧:

——课本上的美国人无忧无虑;

——电影里的美国人奢侈浮夸;

——新闻里的美国人欺人太甚。

这个美国女生叫Jill,她来了。

靠着“文曲星”电子词典,我终于搞清楚,她来自美国东北佛蒙特州的十八线小县城,也在刷美国高考SAT。这次来中国,主要考虑是高考申请上显得有“国际视野”,争取考个纽约的大学,去大城市看看。

哎,这美国人,不跟我一样嘛!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ill每天跟我去学校,但她总赖床。早饭的包子油条只能在路上边跑边啃。

——Jill想家,我们县城还没有麦当劳肯德基,我只能带她去吃“麦肯鸡”,她好像也挺满足。

——Jill每天都要给他爸爸妈妈发邮件,不像《读者》里写的。美国小孩18岁就一定要离开家,自生自灭。

这些一件一件的小事,都让我觉得,美国人不吓人,跟咱们挺一样的。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ill也一样,她说中国跟她来之前的想象,完全不同。

——我们学校正好开运动会,她当我们班方阵的举牌小姐姐,表示非常快乐,“集体主义”没那么邪乎。

——我带她去逛超市,她惊讶发现中国县城也有电梯,也有开架卖货的“超级市场”,完全不是电影里演的缺吃少喝。

——全家人一起吃饭,Jill学会了中国式“敬酒”,发现中国的家长也不都是全程严肃扑克脸。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Jill来我家这一趟,还让我觉得,既然她能来中国,我也能去美国看看呀。世界很小,国外没有那么遥远,外国人也没有那么奇怪。

上了大学之后,我去美国做了一年交换生。我的室友Kristine是明尼苏达州本地人,带我回她家过感恩节。感恩节的大餐,全家人去了奶奶的养老院。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感恩节全家打扑克,跟咱们过年打麻将,差不多意思

我说不对啊,我在中国看的美国小故事,都是“18岁就被赶出家门,不靠父母,也不给父母养老送终”。

Kristen的爸爸说,我知道中国人特别讲究尊老爱幼,其实美国人也一样。我们把老太太送进养老院,不是不孝顺,而是觉得这样她能得到最专业的护理。

以上,抄自我老婆的公众号。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我和我老婆2019年在上海的火锅店,此时我们已经在一起10年了

最后我再唠叨两句吧。

我和我老婆在18岁前对美国人的认知,之所以如此悬殊,区别不在于城市大小,而是在Jill,她见过,我没见过。

但今天的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认知,恐怕不会好于18岁之前的我,或20年前的中国十八线县城。

如果美国人继续生活在政府无端骚扰中国留学生、破坏人文交流、媒体只传播偏见不增进理解的大环境,那么美国普通人再聪明、再想看世界,也会被带偏了节奏。

一百年前,宋庆龄、宋美龄、宋蔼龄三姐妹,在中国历史上节奏最乱的时期之一,到美国的卫斯里安学院女校上学。那时,中国人对西方的不了解、西方对中国人的偏见,远甚于90年代,也远甚于今天。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但宋氏三姐妹,让美国人、至少卫斯理安学院的美国人,了解到了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和那时的中国女性,是如何坚韧不拔、心怀希望的——这种人格魅力,是能打动人的,直到今天,卫斯里安学院还在图书馆里,专门放着宋氏三姐妹求学时的展览,里面有她们的衣服、文具、课堂笔记等。秦刚大使还参观了这个展览。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秦刚大使对现场的美国人和美国媒体(包括NBC、ABC、FOX驻当地电视台和当地主要报纸《电讯报》)说:

——“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更加独立自强,她们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热爱国家,热爱和平,能顶半边天。”

——“如今两国都有很多留学生在对方国家求学,很多学校开展了交流合作,包括纽约大学、杜克大学也在华设立了分校。”

——“希望疫情过后,有更多美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去中国旅游、工作、生活。”

——“我们要通过教育和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特别是引导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和现实,为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夯实民意基础,开启未来正确之路。”

网友分享在meiguo.com上的图片

有人说,中国人一个一个跟美国人交流,什么时候能把3亿美国人都说明白了?在美国乱带节奏的舆论机器面前,会不会杯水车薪?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疑问,在红军刚开始长征时、在志愿军刚跨过鸭绿江时、在愚公刚开始移山时、在我刚毕业开始北漂时,都有人说过。

但世上最怕的是就是坚持,水滴再小,持之以恒,终能穿过石头。更何况我们有14亿人民。

撰文:头条号 @记者韩鹏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你们考虑“移哪儿”的都是牛人,我刚混到“留哪儿”的等级!
大家都在看
楼主新近贴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22-05-16 00:11:32  回复

回复/评论:秦刚大使在美国高校:为何中美留学生在时下尤为重要?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美国动态 美果转盘 美果商店

Your IP: 18.221.68.196, 2024-11-22 21:39:41

Processed in 0.55723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