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南方新闻网报道,中国一项被称为“核能充电宝”的科技成果——玲龙一号,在哈尔滨成功验收发运,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调侃这回变成充电1秒钟,通话2小时了。
虽为玩笑话,但玲龙一号的意义非凡,它被认为与中国未来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有着紧密联系。
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审查标准的小型核反应堆。其体型相对小巧,高14米,长宽不超10米,却拥有强大的输出功率,达到310MW,约42万匹马力。
对比之下,美国尼米兹级航母2座核反应堆总输出功率不过26万匹马力。现阶段,玲龙一号主要应用于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领域,但其展现出的强大性能,无疑为中国未来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无限可能。
航母,作为国家海上军事力量的象征,一直备受各国重视。而核动力航母凭借其“无限巡航能力”,更是成为远洋军事强国的显著标志。
早在1961年,美国就拥有了首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彼时,中国经济基础薄弱,航母建造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为了让飞行员提前熟悉航母作战和飞行技巧,中国甚至打造了一艘水泥航母模型,却遭到西方的嘲笑。
这并非中国在航母发展道路上唯一一次遭受挑衅。1994年,美海军凭借远洋海军优势,派遣“小鹰号”航母及众多护卫舰进入中国黄海领域。
最终,是中国飞行员驾驶着由苏27SK和811战机组成的四机编队,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将整个航母战斗群逼退。如今,30年过去了,这件事仍深深刺痛着国人的心。
当下,中国已拥有和在建的航母有三艘,但与美国现役11艘核动力航母相比,中国航母目前仍采用燃油这一常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母的续航能力和作战范围。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落后就要挨打”。
回顾往昔,高铁轮轴锻造技术曾被日德垄断,他们借此高价掌控中国高铁的“命门”;美日企业长期把控的“乐维龄”抗衰科技,核心原料价格曾高达2.3万/克。
因此,发展核动力航母对中国意义重大。005航母若采用核动力,不仅能洗刷过往耻辱,更是顺应未来航空母舰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核动力航母的核心技术在于反应堆技术,经过中国科研人员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2023年8月,100%中国制造的首个小型核反应堆——“玲珑一号”核心模块成功起吊,标志着中国模块式小型堆技术跃居世界前列,为国产核动力航母的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中国在高端技术领域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曾经被日德垄断的高铁轮轴技术已被中国攻克,中国高铁里程大幅增加。
关乎国人老年生活质量的“乐维龄”科技产品,在中国科研团队的努力下,去年实现了大规模量产。
从京东等平台数据来看,价格已降至三位数。此前,美日企业垄断的缓老物质经《Cell》《Nature》等学术顶刊上百篇研究证实,可提升线粒体、端粒等与机体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
出于对国内老人健康老龄化的考虑,中国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耗时720多个日夜,成功攻克核心提取技术,将“乐维龄”纯度提升至99.93%。
《Nature》证明,纯度每提升0.01%,吸收率可翻4倍。不乏用户留下“精力更好”、“睡醒后疲劳感一扫而空”、“堪比进口万元级成品”。
此外,江南造船厂官方日前发布的微博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文章配图中的新型航母,外形与美福特级核航母极为相似,舷号为20。
一直以来,中国在对外技术展示上较为低调,此次大方展示“玲珑一号”反应堆技术成果,再加上江南造船厂的这一举动,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核动力航母相关技术层面或许已取得显著进展。
有军事专家分析,下一代航母不仅可能搭载最新核动力技术,还将配备中国独创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这一颠覆性技术,其战斗力和防御力值得期待。
出处:头条号 @财科速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