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佛到斯坦福:一场没有预警的留学生身份“清洗”正在美国上演!
2025年4月11日,正在准备毕业答辩的小雨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移民局的邮件,内容显示她的F1学生签证已被终止。此时距离她的毕业典礼仅剩21天,邮箱里还躺着全美Top10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而这封邮件却像一把锋利的剪刀,突然剪断了她规划多年的留美之路。
这场始于3月底的签证危机,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美国高等教育界。哈佛、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88所知名高校陆续出现中国留学生签证被无预警撤销的情况,涉及人数已超过500人。
斯坦福大学一名曾获全额奖学金的博士生,只因两年前一次已撤销的报警记录,就被移民局翻出旧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学生群体中,甚至出现“不敢打开SEVIS系统查询状态”的恐慌情绪——许多人都是在学校例行检查时,才发现自己的合法身份已被悄然终止。
美国政府将此次行动归因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风险”,但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随意性令人咋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名博士生三年前的酒驾记录被重新翻出,达特茅斯学院的刘同学从未参与任何争议活动,仍在课堂上被校方通知“24小时内离境”。
更有学生在入境时因手机里的几句聊天记录,被海关当场取消签证。这些案例显示,原本针对特定风险人群的审查,正在演变为对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系统性排查。
国际教育数据的对比更显讽刺:中国留学生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500亿美元,占其国际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然而自2023年以来,赴美学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4.2%,加拿大、英国高校正成为新的留学热门地。
如今这场签证风暴,让更多人开始质疑:当课堂上的学术讨论,可能因社交平台的某条发言成为“安全隐患”;当校园里的报警记录,会在三年后成为身份失效的理由,所谓的“学术自由”是否正在遭遇现实冲击?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移民律师给出了具体建议:首先联系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争取通过校方渠道申请身份恢复;若校方无法提供支持,需在15天内找到接收院校完成紧急转学;万不得已选择离境时,务必保留所有合法居留证明,避免因“逾期滞留”导致三年禁入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学生通过联合起诉,以“程序违规”为由成功恢复签证,这为更多人提供了维权思路。
在社交平台上,“该不该硬刚”成为留学生群体讨论的焦点。有人晒出未拆封的毕业礼服,无奈写道:“凌晨收拾行李时,突然发现宿舍墙上贴满的课堂笔记,原来都是留不住的昨天。”也有人发起联署,呼吁美国移民局公开审查标准。
这场风暴的背后,折射出留学群体对政策稳定性的强烈诉求——当教育合作频繁被地缘政治影响,年轻学子的未来又该如何安放?
出处:头条号 @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