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不到20人
零短剧项目经验
一年剪超100部剧
几乎每周上爆款榜
披露成功逻辑
“2024年,我们的产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说出这句话的人,是上海伫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马一丁。这支不到20人的精悍团队,在2024年创下了惊人的纪录——剪辑了超100部出海短剧,几乎每周都有作品登上爆款榜单。
今年目前为止,伫梦文化的项目排期已到六月,仍有短剧平台纷纷前去寻求合作。短剧自习室对话马一丁,揭秘这支团队背后的故事与方法论。
伫梦文化上榜海外爆款短剧榜的部分作品
(2024年11月到2025年3月)
01 “门外汉”吃上第一口蛋糕
如果没有疫情,或者少了那位北美朋友的牵线,马一丁也许没那么快尝到短剧出海的第一口蛋糕。
2024年之前,马一丁的团队还没碰过任何短剧项目,当时的他们正经历着疫情带来的传统影视寒冬,“Technicolor Group”等海外老牌特效公司相继破产,当时伫梦文化还是一个承接传统影视剪辑项目的10人小团队,也感受到行业的冰冻。在项目间的空档期,他们就接一些广告片宣传片做,以免“手停口停”。
彼时,北美短剧市场却一派锣鼓喧天的盛况。
根据短剧自习室《2024年中国短剧出海行业报告》统计,2024年中旬,市场上已有超过100款海外短剧应用上线,头部海外短剧APP的年上新频率在100部左右,算上腰部尾部的产品需求,预计全年原创本土剧需求量约有数千部之多。
“在传统影视项目空档期,海外短剧给了我们更多工作机会。”马一丁说,切入海外短剧之后,团队的项目从时有空档变得稳定持续。
马一丁回忆,当时有一个在北美做短剧的朋友,告诉他海外短剧项目可以试试时,自己还有点犹疑,首先自己在短剧行业还是一名“门外汉”,其次当时短剧因低成本、短周期的制作特点,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问题,在传统影视创作圈内处于“鄙视链的底端”。
“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海外短剧拍摄的画面质量怎么样,给过来的素材是不是足够好,我们不希望拿到的素材是一团乱糟糟的东西。但了解到短剧拍摄也是规范化的操作,我们就答应合作方试一试。”马一丁说。
所幸,第一次项目合作相当顺利。
合作方给到的素材画面质量好、故事逻辑清晰、素材完整,“通过这些素材,我们能感受到拍摄团队是认真对待这件事的,就觉得这是可以长期合作的业务。”马一丁说。
而伫梦文化也基于团队的海归背景和丰富的中外合拍经验,深谙北美影视工业流程,更具备跨文化内容理解力,凭借“质量好效率高”的交付结果,获得头部平台的认可,顺利切入海外短剧赛道。
02 小团队量产大爆款
“2024年,我们剪辑了100多部短剧,产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每周几乎都有短剧上榜。”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已经足够让一个团队从行业新秀蜕变为爆款制造机。和伫梦文化固定合作的平台,会提前至少一个月预约档期,今年团队的项目已经排到六月了。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以为这是一支人数庞大的工业化流水线内容生产团队,其实不然。
伫梦文化是一支不到20人、坚持影视艺术追求的团队。在和短剧自习室的对话中,马一丁频频提到一个关键词:创作。
在他看来,虽然短剧的“商品属性”比较重,但其实剪辑海外短剧就是一种创作,参与其中的人也要具备创作能力和审美,“熟练掌握第二语言、有创作能力有审美的剪辑师不多,真正把作品能做得很好的人就更少了。”马一丁强调道,“相比用人数去堆量,我们更想保持精良出品。”
伫梦文化为DramaBox短剧《Billionaire Alpha Won't Let Me Go》做的狼人变身特效
即使剪辑项目多、排期满,伫梦文化也并不主张加班或通宵的高强度工作方式,反而尽量把每日工作时间控制在10小时内,以确保团队成员的精力和创作力。
不加班不通宵,小团队量产大爆款的秘诀,也许是这套“好莱坞式”工作流程:由项目负责人统筹,实行专业分工制,一部短剧会经过剪辑助理、粗剪师、精剪师、音乐剪辑和特效合成等多个岗位轮番处理,每个人负责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工作。
系统化运作带来了显著的产能提升,团队成员在项目间无缝衔接,基本没有空档期。去年在项目量最高峰的时期,团队能同时推进十余个项目,月产量最高可达二十部。
资料由马一丁提供,该文件用于剪辑助理的工作指导
03 爆款短剧没有公式
关于爆款创作秘诀,马一丁直言:“没有什么所谓的爆款的公式,否则的话每个平台所有项目都是爆款了。”但他随即说出了成功的关键——做好本土化。
首先是叙事逻辑本土化。相比国内短剧,海外短剧更追求故事的内在合理性。“海外短剧整个节奏没有太多空间让你去展示细枝末节,只需要把故事讲清楚和把情绪剪到位。”马一丁解释道。
其次是内容细节本土化。同样是海外,面向东南亚和面向欧美的短剧也有完全不同的剪辑手法。如表达情感升温时,东南亚短剧,牵手拥抱的画面就足够了,宜采用清新、温婉的配乐;而欧美短剧需要剪出更具冲击力的画面,配合激烈、性感的背景音乐。
团队不断的尝新和学习也是迅速成长的关键。
随着海外短剧市场的题材边界不断拓展,伫梦文化开始接触到更具挑战性的项目需求:现在平台和制作方开始尝试做一类主打女性市场的短剧,不再依赖强情节推动,而是转向以细腻的情绪刻画和氛围营造为核心,这就要求团队也跟着转变剪辑手法。
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之余,团队也会每两周组织一次内部看片会,分析自家上榜作品的剪辑手法,持续的学习机制让团队对爆款短剧的表达逻辑、不同市场的观众偏好了如指掌。
团队正在学习项目经验
结语:海外短剧正值“青春期”
伫梦文化是“门外汉”切入出海短剧赛道的典型成功案例。
如今海外短剧行业显然正在期待更多有能力的团队加入其中,共同提升短剧产能,深耕海外市场。今年相比去年同期,海外短剧应用数量增长超4倍,市场对原创短剧的内容需求量只增不减。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赛道上,平台与制作方的创新活力正在迸发——题材多元化、制作标准化、内容精品化,无不彰显着这个年轻行业的蓬勃生机。马一丁很有信心:“我们今年的业务规模会超过去年。”
然而,快速扩张的市场也暗藏隐忧:随着新玩家不断涌入,难免催生“重数量轻质量”的行业乱象。这个正值“青春期”的行业,需要从业者以匠心守护。
唯有建立良性竞争生态,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处:微信公众号 @短剧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