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最了解中国的,还得是中国的对手。
BBC转性后,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吹,最近他们发了一篇文章,向不明白关税战本质的美国人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中国不在关税问题上向川普低头,原因非常之简单,因为现在的中国,就没有低头的必要。
美国政客笃信“极限施压”的威慑效果,认为中国会像日本签署《广场协议》般妥协。但中国在2025年关税战中祭出“对所有美国商品征收34%关税”的反制措施,让美股市值48小时蒸发5.4万亿美元。中国早就看透了美国“极限施压,遏制发展”这一行动的本质意图并且深度思考了一下自己手中的优势。
首先第一个优势就是中国具有极强的战略定力。
中国对美出口仅占GDP的2%,却掌控全球90%的稀土加工、65%的锂电池产能。当特斯拉因关税成本飙升股价跳水,中国通过“内循环”战略培育出4亿中产消费市场。这种“你中有我”的格局,使得美国145%的关税如同挥刀断水。欧盟企业反而加速在华布局,波兰光伏企业依赖中国组件实现830%的增长率,印证了中国产业链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就是中国在时间轴上已经用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思维,完成了战略准备。比如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投入万亿专项资金,5年内建成28纳米自主产线;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60%,倒逼全球车企转型。可以说川普的贸易战是在上台后两个月下的决定,而中国为了这短短十天的贸易战已经做了将近十年的规划。美国人想打多久就打多久,看谁先撑不下去。
最后就是多边主义的杠杆效应,当美国副总统万斯赴印度施压时,中国正与欧盟启动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与金砖国家构建数字货币结算体系。这种“你打单边,我拓全局”的策略,使中国在WTO框架下获得118国支持。沙特、巴西等资源国选择人民币结算能源贸易,重创了美元霸权的地基。
美国智库始终困惑于中国的“不按套路出牌”:期待中的“妥协信号”变为稀土出口管制,预设的“市场恐慌”反促A股科技板块暴涨。所以他们把中国的战略忍耐当成了战略软弱,低估了中国的工业实力和纠错能力。
现在BBC直接把现实摆在所有美国人面前,中国备战了十多年,而且还在工业上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你川普突发奇想的关税战,凭什么能打败中国?他们就摆明了告诉你:“中国不需要妥协”。
正所谓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川普在加关税之前,看中国像是猎物,实际上中国已经准备了大量陷阱,构建起了完整的关税战免疫系统,通过RCEP实现区域内零关税、借“数字丝绸之路”绕过传统贸易壁垒。
2018年关税战加速了中国芯片自主,2025年145%的关税反而促成中欧新能源联盟。当美国在“遏制-反制”的螺旋中耗尽筹码,中国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重构全球化规则。这或许印证了修昔底德陷阱的破解之道:真正的战略威慑,不在于摧毁对手,而在于让对手意识到摧毁你的代价远超收益。中国用二十年的韬光养晦,换来了今日“以战止战”的底气,这或许真正值得美国恐惧的“东方密码”。
出处:头条号 @迷彩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