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消息,美政坛的风暴来得比想象中更猛烈。2025年7月4日,川普在白宫签署了名为“大而美”的税收与支出法案,这本该是他政治生涯的荣耀时刻。然而,一场席卷全美50个州的抗议风暴,30多万民众走上街头,用“不要川普日”取代了传统的独立日庆典,宣告着川普精心设计的棋局正走向失控边缘。
数字揭开的现实是冰冷的讽刺。川普宣称该法案将让美国“像火箭般起飞”,可《纽约时报》的调查报告却无情撕开伪装:未来十年美国赤字将暴增3.3万亿美元,国债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更令人心寒的是财富分配的极度失衡——最富有的1%人群独享9750亿美元减税,顶级富豪仅遗产税豁免就高达2110亿美元。另一边,近1600万低收入人群将因医保削减而被推入困境。一个年收入500万美元的富豪平均每年白捡29.6万美元减税,而年收入1.7万美元的底层民众反而要多掏1000多美元。马斯克怒斥这是“让国家破产的疯狂行为”,连穆迪都因此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
马斯克(资料图)
法案点燃的民怨在独立日假期里彻底爆发。从芝加哥到洛杉矶,从弗吉尼亚州罗阿诺克到俄勒冈州尤金,民众举着“解放美国”的标语,将街头化为对政府的集体控诉场。“50501运动”(50场抗议、50个州、1个运动)喊出四大诉求:打倒亿万富翁干政、反对任意解雇工人、终结种族歧视、拒绝仇恨政治。这已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继6月数百万人参与“不要国王”抗议后的愤怒升级。
马斯克的战场则从商界转向政坛。就在法案通过当晚,这位被川普嘲讽“没补贴就滚回南非”的科技巨头,在社交媒体X上直接官宣成立“美国党”。此前法案砍掉电动车补贴(特斯拉痛失每辆车7500美元税收抵免),却保留石油巨头福利,马斯克痛骂共和党为“肥猪党”。他的策略极为务实——聚焦内华达、亚利桑那等关键摇摆州,目标直指2026年中期选举的2-3个参院席位和8-10个众院选区,不做全面赢家,只当“关键少数”以撬动政策杠杆。川普轻蔑回应“第三党从来行不通”,马斯克反唇相讥:“‘真实社交’是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并强调“美国党”是当前美国问题的解决方案。
马斯克(资料图)
当美国深陷内耗,全球能源棋局正悄然重置。“大而美”法案成为川普重塑能源格局的铁腕工具:它提前终止多项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强制风能、太阳能项目缴纳年度租金,同时为油气行业大开绿灯——开放联邦土地与海域勘探权,未来15年仅在墨西哥湾就规划30次租赁拍卖,还削减了油气开采的特许权使用费。中国石油大学专家郭海涛指出,这短期虽会刺激美国油气产能,特别是天然气发电竞争优势提升,但代价是拜登绿色能源政策支柱的崩塌,长期碳减排目标面临破产风险。
全球能源安全的天平因此晃动。法案未限制LNG出口,美国低价天然气可能冲击欧洲、亚洲市场,削弱俄罗斯等资源国的话语权。金联创分析师高永录指出,这或将改变全球供应链布局,吸引国际资本涌入美国天然气项目。与此同时,国际能源巨头已闻风而动:壳牌抢购650万吨/年LNG资源,雪佛龙进军埃及地中海气田,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总裁陶菲克疾呼,在能源转型十字路口,“实用主义”比空谈目标更重要。
川普与马斯克(资料图)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反转。当川普为短期政治筹码沾沾自喜时,他亲手签署的法案已在美国社会撕开巨大裂痕,激起的制度性愤怒远超预期。马斯克以体制内反杀的方式开辟新战场,全球能源棋局因美国政策的剧烈摇摆而暗流涌动。
国际博弈场上,对手的战略失误往往是不期而至的机遇。当美国被内部分配撕裂、能源政策反复所困,其国际竞争力和战略定力正遭遇严峻考验。对中国而言,这未必是简单“躺赢”,却无疑是一个需要冷静把握的战略窗口期——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地缘政治重组的关键时刻,保持定力与远见比被动等待更为重要。
出处:头条号 @妙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