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朝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川普向前总统乔·拜登之子亨特·拜登(即“前朝太子”)发出最后通牒:撤回诽谤性言论并公开道歉,否则将面临一场金额高达10亿美元的诉讼。
第一夫人状告前总统儿子
她指控亨特在公开采访中散布恶意谎言——声称她是由已故恋童癖连环案犯杰弗里·爱泼斯坦介绍给川普的——不仅玷污了她的名誉,还在全球范围造成了“巨大损失”。
这一威胁,迅速点燃了本已充满火药味的美国政治舆论场。
爆炸性言论引发怒火
事件的导火索出现在7月底,《火与怒》作者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在《每日野兽》播客节目中抛出一则爆料——暗示爱泼斯坦通过一位“模特经纪人”将梅拉尼娅介绍给川普。
迈克尔·沃尔夫
这位作家向来以“无所顾忌”的爆料闻名,但其内容真实性饱受争议。虽然《每日野兽》很快为刊登该指控致歉,但在网络时代,信息一旦扩散,很难彻底收回。
8月5日,亨特·拜登在YouTube频道“第五频道”(Channel 5)的节目中再次提到这一说法,并直接说出爱泼斯坦是梅拉尼娅与川普相识的中间人。他补充说,川普与爱泼斯坦“彼此非常了解,在一起度过了大量时间”,为这则流言火上浇油。
亨特·拜登接受视频采访
视频迅速在推特、TikTok和YouTube等平台二次传播,并被拥有数百万粉丝的政治评论员转发。
48小时最后通牒
梅拉尼娅的律师亚历杭德罗·布里托(Alejandro Brito)在8月6日迅速行动,向亨特及其律师阿贝·洛厄尔(Abbe Lowell)发出律师函,要求在48小时内:
· 删除所有包含该指控的视频与文字;
· 以与最初发布时同等的传播力度,公开、全面且公正地撤回言论;
· 向梅拉尼娅·川普公开道歉。
布里托在信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亨特“长期利用他人姓名谋取私利”,并形容其言论“虚假、诽谤、贬损且淫秽”。律师警告,如果不履行要求,将面临超过10亿美元的法律诉讼。
截至8月13日,最后期限已过去一周,相关视频依旧可在YouTube上观看,亨特方面也没有公开回应。
爱泼斯坦案的政治地雷
杰弗里·爱泼斯坦曾是华尔街金融大亨,但更为人熟知的是他牵涉的大规模性侵未成年人案件。他与政商名流关系密切,其中包括英国安德鲁王子、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重量级人物。
2019年,爱泼斯坦在纽约狱中死亡,官方认定为自杀,但至今阴谋论四起。此案在美国社会极具敏感性,任何与之扯上关系的公众人物都会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川普与爱泼斯坦曾在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多次同框出现在社交场合的照片中,这也是政治对手攻击川普的常用素材。不过,川普本人否认与爱泼斯坦有深交,并在后期公开表示“与他闹翻”。
梅拉尼娅的公众形象防守战
作为前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一直刻意保持高冷、低调和精致,远离大部分政治口水战。但她在维护个人声誉方面却毫不手软——无论是媒体还是政界人士,只要触碰她的隐私与形象底线,她都会迅速采取法律行动。
过去,她曾成功迫使多家媒体撤回未经证实的指控,并获得巨额赔偿。此次直接抛出“10亿美元”的天价索赔,更像是一次震慑性声明,传递出“零容忍”的态度。
民主党阵营的退让案例
梅拉尼娅的法律策略并非空穴来风。就在上周,民主党资深战略家詹姆斯·卡维尔(James Carville)在其播客节目中提到第一夫人的一些不当言论后,迅速在节目开头道歉,并删除相关片段。
卡维尔直言:“我们查看了他们抱怨的内容,删除了视频,并从节目中删去了那些评论。我也收回这些言论并道歉。”这一举动恰好展示了梅拉尼娅在应对此类舆论危机时的高效与强势。
亨特·拜登的争议背景
亨特·拜登近年来频频成为美国舆论焦点——他的商业交易、税务问题、私人生活,甚至吸毒经历,都被媒体和政敌拿来攻击拜登家族。
近期,亨特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先是在卡拉汉的YouTube节目中长达三个小时的采访里爆粗口、讲述如何制作快克可卡因;随后又回到同一节目发表了关于梅拉尼娅与爱泼斯坦的争议言论。
在拜登从总统任期结束后,亨特的每一次争议性发言都可能被共和党阵营放大,并转化为对拜登家族的政治打击。
一场延烧的政治战
梅拉尼娅团队在声明中强调,这些“虚假、贬损、诽谤和煽动性的言论”已被全球数百万网民看到,并通过媒体二次传播,对她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和名誉损失”。
从法律角度看,诽谤案在美国要想胜诉,需要证明对方存在“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即明知言论为虚假或对真伪漠不关心。亨特是否构成这种标准,将成为未来法庭的关键争点。
这起纠纷不仅是一起私人名誉权之争,更是美国政治生态中的一次高调交锋。它牵扯了爱泼斯坦案的阴影、拜登家族的争议、川普阵营的反击,以及社交媒体时代流言的传播速度。
作者:头条号 @王冰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