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健
人们见到柳传志,总要问他有关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的事情。昨天,前来出席全国工商联九届四次执委会议的柳传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后,目前的状况全面好过预期。
作为联想大家庭的当家人和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柳传志向记者畅谈了他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看法。
并购好过预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并购的成功率也就是25%,更何况是我们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公司去并购一个美国大公司的业务部门。”柳传志并不讳言并购存在的风险。但他同时表示,联想对IBM的PC业务的并购目前全面好过预期。
柳传志表示,之前担心的三大风险,即人员流失、客户流失和文化冲突并没有出现。
“联想的成功在于它把问题琢磨得非常透彻。”据柳传志介绍,在并购之后,联想反复向原IBM的业务骨干宣讲联想成为一个国际公司的愿景,保持他们的薪酬待遇不变,保证了人员上的稳定;同时采取了保持产品品牌5年不变,保持原有的业务人员队伍,把公司的总部设在纽约等措施稳定了市场,防止了客户的流失。在风险最大的文化冲突上,由于联想原本就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与IBM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双方的合作也很愉快。在原先的IBM内部PC不是重点,但联想却把PC当作是业务的核心,因此一位原IBM的工程师甚至表示,之前为IBM工作是为了生活,但是现在为联想工作是为了“赢”,为了“争世界第一”。
政府应该给予更大支持
“一个企业做到200多亿的销售额,占到国内市场份额近三成,到了这时候企业的发展就算是碰到了天花板了,下一步究竟是走国际化还是多元化肯定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联想经历过的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在谈到最初是如何想到并购外国公司业务时,柳传志显得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感觉。
柳传志承认,联想集团在2002年之后也曾想到并实施过多元化的战略,但是并没有成功。因此在2003年开一个月的研讨会,最后觉得还是应该走专一化、国际化道路。
这一选择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也是很多中国企业做大之后的共同想法。但中国企业走出去依然面对着不少的困难,身陷国际化困境的企业也确实存在。
韩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大量贷款支持,柳传志坦言,要让中国政府也提供同样的支持力度目前并不现实。
对于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走出去并购国外公司可能面对的困难,柳传志表示,目前主要还是靠各个企业自己去探索。
作为全国工商联的副主席,柳传志承认目前全国工商联起的还只是引导的作用。他表示,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加专门的部门来为企业提供法律等各方面的支持,应该会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