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是所有参与其中的“玩家”最希望得到也是最难得到的答案,进而成为一块悬而未决的心病。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相继铺开的IPTV商用局,已经压抑了很久的设备厂商终于浅尝了这块蛋糕的美味。
但由于大家的技术实力旗鼓相当,又缺乏技术作为准绳,于是从IPTV市场起步的瞬间开始,一场你死我活的鏖战便已打响。
面对着众多的竞争者、高高的政策壁垒和遥遥无期的大规模商用前景,每一个站在IPTV船上的人都倍感压力。胜者为王败者寇。业内的很多观点都认为2005年和2006年IPTV市场将会经历一场从上到下的洗牌风暴,弱小的、陈旧的、不能把握机会的厂商将被淘汰,而最终留下的将享受甚至比小灵通更多的丰硕果实。
如何成为留下的少数派?设备厂商在加紧技术储备的同时也在揣摩用户,即运营商的口味。开放的、跨网络的、可优化的IPTV平台正在走俏。
设备厂商“跑马圈地”
从2005年7月开始,中国电信在IPTV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吸引了众多目光:制定IPTV战略方向、上海密测、确立5省17个试验局、公开招投标……直至近期,各省市的招标结果相继出台。无疑,中国电信的举措为标准和政策尚不明朗的IPTV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按照经验,电信市场后期的网络改造和网络升级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先期的设备采购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网络升级中的设备采购。所以,尽管只是几万到几十万的小型试商用网络,但是各大IPTV商场仍然趋之若鹜。先发制人、划定版图,才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尽管只是第一轮的圈地运动,但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却令人乍舌。目前,国内有18家以上的设备商声称有全线的IPTV产品。而真正进入中国电信选择范围的只有ZTE、上海贝尔阿尔卡特、Huawei、UT斯达康、Siemens、思华六家实力雄厚的厂商。其他的中小厂商只能充当陪练或靠与大厂商合作谋生。
在目前已开标的中国电信IPTV项目中,ZTE无疑成为最大的赢家,独享了陕西和江苏两省的大单,并获得广东佛山和东莞的订单;Huawei则承建了广东广州、深圳两市的项目;最近重心转向IPTV的UT斯达康拿下了浙江省、福州市以及上海闵行的大单;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Siemens则分享了上海电信在闸北和浦东的两个试商用局,并且目前已经放号。如果加上之前网通在哈尔滨与UT斯达康的合作,目前至少有5个省市的十几个城市已经确定了IPTV设备供应商。另悉,四川电信可能不久后也将宣布IPTV招标结果,目前各设备商在该省的竞标已白热化;而接下来,网通明年也将在北京等二十余个省市进行IPTV试点,这一更大订单是否能预示着IPTV设备采购的雪崩期,让人拭目以待。
“不是选设备而是选伙伴”
由于IPTV超长的产业链,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格外激烈。六家主流厂商在IPTV上的争夺已经从产品、技术,延伸到了服务、业务整合,甚至标准制定、政府公关等层面。尽管有关招标的一切细节信息都处在绝密阶段,我们无从获知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运营商是如何选择系统的,但是有关专家指出,IPTV的竞争其实是企业整体实力的竞争,“大而全”、资金充足的企业将会受到青睐。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IPTV技术及政策、标准研讨会”上,来自网络运营商、内容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专家共同探讨了IPTV产业中的诸多问题,总体观点是:IPTV的发展有赖于能否出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形成则需要更多实践和面向大众的平民化宣传。ZTE多媒体终端产品总经理俞义方认为:“当IPTV的成熟用户达到1000万以上时,才有可能进入平稳状态,产生规模效应。
所以设备厂商应和运营商一起,摸索业务开发和商用模式,共同将IPTV向最终用户推广。”
Huawei固网全球产品行销部总工徐晓林也认为:“现阶段运营商在IPTV上的招投标其实不是选择设备,而是选择在业务开发和确立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据悉,在中国电信与设备厂商签订的合同中不仅包括了设备的内容,还涉及到了后期业务开发和定制。因此,打造开放和可优化的IPTV平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设备厂商努力的方向。
越开放越美丽
从运营商的角度看,IPTV是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的最佳途径。随着PSTN的日益萎缩和ADSL的日益普及,还有什么产品能给运营商带来利润?这个时候IPTV的出现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但它同时给运营商带来了麻烦和痛苦:采用谁的平台只能采购谁的机顶盒,这个是任何运营商不能忍受的。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标准的统一已经成为IPTV进一步发展的当务之急,终极目标是让IPTV就像ADSL一样,采购任何厂家的MODEM都可以提供宽带接入;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用A的系统,就不可能用B或者C的盒子,因为不能解码,无法提供IPTV服务。这样就给以后运营商的扩容带来很大风险,受制于厂家的私有标准,同时也限制了IPTV的做大和做强。
其实,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抉择中,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选择了“开放”。日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与四川长虹签订了一份关于机顶盒的合作协议,这也是国内第一个真正对第三方厂商开放系统的案例。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方面就表示:这一举措将加快机顶盒价格的降低,是对整个IPTV产业的一大促进。而ZTE和Huawei也相继向第三方厂商发出了邀请,并表示:不会为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放弃产业链利益的最大化。 (n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