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情况,国家广电总局希望以多元化应用的布局来全面推进中国数字电影业的发展
姜明媚
全球的电影业都在热捧数字影院。中国也不例外,但当面对国际内容提供商们制定的
过高标准的时候,中国需要采取一种灵活的策略,来争取电影数字化进程中自己的地位。11月6日,在“2005年全国电影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透露,除了要投资引进符合美国DCI标准的数字影院设备、建设高端数字影院外,中国的数字影院建设必须结合国土面积大、人口多、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的国情,以多元化布局来实现影院数字化。
张丕民表示,除了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高端数字影院外,政府也鼓励各级资本进入农村、乡镇等低端消费市场,在这类市场采用流动型数字放映系统,在保证放映质量的前提下,对放映系统的要求有所放宽,只需遵循广电总局《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技术要求(暂行)》等有关规定即可。
DCI是美国好莱坞七大制片商出资建立的机构,它在今年7月公布了V1.0版本的数字影院标准,对放映系统、版权保护系统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尽管该标准不是强制规范,但由于七大制片商控制着全球电影市场的绝大部分片源,如果影院达不到该标准,好莱坞的大片将无法放映。
标准效应已经显现。今年下半年,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在全国建立的166个专业数字影厅中,有一部分设备无法达到DCI标准,就被迫取消了《星球大战3》、《绝密飞行》等大片的播放。而今年年初星美院线独立引进的20套高标准专业化数字放映设备,虽然购买的都是符合DCI标准的“2K数字电影投影仪”,但因为服务器不符合DCI标准也使大片的播放受到了限制。
广电总局的一位官员还透露,由于DCI标准公布不久,产品价格较高,中国会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再大批量引进设备以建设高端数字影院。该官员同时表示,面对好莱坞片商的“霸权”,中国的策略是,在局部地区建设迎合该标准的数字影院,但在全国范围内,政府将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中低端市场的建设,带动本地电影创作的繁荣。
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德富对《互联网周刊》表示,尽管缺少了好莱坞分账大片的票房收入,数字影院的票房收入相比往年增长仍然显著。以中影集团为例,截至10月底,该公司数字影院票房收入从去年同期的3000万元激增到9500多万元,预计年底将突破1亿元。其中本地数字电影占据票房收入的80%以上。
而对于低端市场,受政策利好、市场潜力的吸引,不少公司早已闻风而动,开始了紧张的圈地运动。目前包括中影集团、今典集团下属的时代华夏院线公司、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dMs院线等在内的六、七家公司都宣布介入低端市场。
“在城市发展专业数字影院,要慎重确定发展策略,尽可能与国际通用技术模式和标准一致,以规避较大的技术风险、投资风险。”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枢平说:“对于农村和社区的流动数字放映,则应继续按已确定的规划加快进行。”而在巨大的市场面前,数字电影国际标准极有可能选择变通的方式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