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部门联手出击,严打包括假冒银行名义进行诈骗、非法销售枪支弹药在内的违法手机SMS,这举动非常及时。的确,手机上销售毒品、雇凶杀人等耸人听闻信息屡见不鲜,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安全感。单就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影响而言,这些有害SMS制造者都是罪不可赦!
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利用SMS实施犯罪行为者绳之以法,所以,如果能够以儆效尤,严厉打击也就达到一定目的——这应该是句大实话,因为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对利用手机实施犯罪者在取证等方面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公安部门力促手机销售实名制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为了防治垃圾SMS、有害SMS,包括限制SMS发送数量、关键词屏蔽过滤等治理方法已在某些地区予以实行,不过,包括购买手机卡“实名制”等办法都遭遇到缺少法律依据的难题,比如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宪法和电信条例的保护范围,如此,走在日益强调法治道路上的我们,面对着两难选择。
不过,随着相关全国性法律乃至地方法规条例的出台,相信这一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尽管我们不会天真地以为实名制能让“天下太平”——在制作假证成本低廉且渠道通畅的情况下,如果手机销售等环节过于考虑自身利益,则犯罪分子用假身份购置手机卡也并非难事。但起码,这是目前为止我们能够做到的从源头上遏制手机有害信息肆虐的办法。 (n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