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合并IBMPC首季度营收增4倍
昨天(1日),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992.HK,下称“联想”)公布了整合IBM的PC后第一个完整的季度业绩报告。截至9月底的第二季度财报,联想实现285亿港元的营业收入,增长404%,净利润达到3.5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过去的半个财年,联想的营业额达到481亿港元,实现纯利润7.11亿港元。
但是由于业绩未达分析师预期,联想股价当日下跌6.6%,收于3.5港元,创下近半年跌幅之最。此前彭博社统计的数据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为4.33亿港元。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业务之自生增长及新收购个人电脑业务的贡献,第二季度总共卖出了400万台电脑。
根植新兴市场
在第二季度的收入中,联想的台式机增长主要来自新兴市场,而笔记本电脑则来自发达地区市场。
财报显示,联想在中国、美洲及亚太区的个人电脑业务均取得盈利,虽然在EMEA区(欧洲、中东和非洲)的电脑业务出现亏损,但总体上还是盈利。
在中国,集团综合营业额达102亿港元,纯利润达到5.67亿港元。
但是,在除中国外的亚太其他地区,联想的营业额仅为34亿元,利润不到1亿元,虽然扭转了上季度的亏损情况,联想在除中印等重点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还需要努力。
在新兴市场,台式电脑占总体电脑销量的大部分,由于联想扩大了产品线,推出针对小型企业的商用台式电脑,使联想的台式电脑销量有了稳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联想笔记本电脑的销量达到140万台。集团计划进一步将产品线扩展至中小型企业市场。
另外,除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外,联想的手机业务第二季度销量达到140万部,营业额超过去年同期两倍,达到11亿港元,并取得了1200万港元的纯利润。
内部整合导致短期费用上升
第二季度,联想毛利率为14%,比上季度的15%出现轻微下滑,而本季联想的营运费用则有非常多的上升,而联想本季度纯利仅1.2%,比上季1.8%略有下降。
对于费用的上升,马雪征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是由于联想本季度加速了IBM品牌使用费用的摊销数额,改变了原来做直线摊销的方法。另外一个原因是联想对管理层实行了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而这项期权改革方案实行后,也会使营运费用增加。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联想和IBMPC总比例上是有所减少的”,马雪征强调。马雪征表示,联想合并IBM PC 后,料2005、2006 年度协同效益可达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