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安科
在大企业多如牛毛的新经济领域,只有两个企业当得上是“冷面杀手”。一个是Google,另一个则是Apple。
一个产品引领一种消费趋势,成为时尚象征,又打造了一种盈利模式、盘活了一个
市场,与其他技术稍加融合,便又掀起了另一个新的浪潮,同时带来了滚滚财源。在Microsoft的Windows之后,我们几乎再也没有看到过这种产品了。两年以来,正是Apple的iPod + iTunes又给了我们这种惊喜或惊讶。
全世界的播客们大概都不会忘记,去年8月13日,前摇滚明星Adam Curry的Daily Source Code(每日源代码)网站的开通,标志着Podcast新浪潮的来临。时过一年,已经至少有三家网站依靠此概念从风险投资家那里融到了大笔资金;而传统的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博客们,都纷纷加入此潮流当中,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思想和观点,进而影响世界。而追根溯源,正是iPOD的流行,才导致了Podcast的兴盛。今年2月份美国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有超过2200万的成年人拥有一部iPod或者MP3播放器。Motorola 总裁前些日子酸溜溜地讽刺iPOD nano说,“谁想要听1000首歌曲?”的确,很多人的iPOD动辄30G、60G,装歌总归是装不满的,不如用来拷贝一些既免费又有趣的Podcast来听。Podcast之名即始于此:使用iPOD来收听的节目。以前,为了接触博客们的新鲜思想,我们不得不坐在电脑前面;当一些博客转而用声音来表达自己时,我们使用iPOD,在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聆听。与iPOD互为表里的iTunes,在4.9版本时方才开始支持Podcast。那是今年6月份的事了。播客们大概不会忘记,新版iTunes推出的一天之内,有多少个播客网站被骤然升高的流量给冲垮了?
对于个人表达(或个人出版),播客的突破不仅仅在于形式上面,而是一种表达与收听的双向自由。新浪总编辑陈彤曾质疑博客前景说,能写出文通字顺千字文的,在中国有多少人?愿意写博的又有几多?
而借助于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简便、价格却越来越低廉的数码设备,人们迎来的是一种空前的表达的自由。不会写文章,那用数码相机拍照吧。Flickr于是应运而生。不愿意拍照,只想一展歌喉或者连珠妙语,那用麦克录音吧。Odeo于是发展一日千里……拍照与说话,对比于在键盘上敲字,更接近于人类最为原始的表达方式(形与音),因而在博客形式上具备着更为宽广的应用前景。数码相机的价格和普及率对普通用户是成问题,但可拍照手机在中国的泛滥,足以说明再普通的中国人,也对影像有一种天然的迷恋。
自iPOD Photo发布以来,大家不断猜测:iPOD Video何时面世?RSS 2.0的附件功能,不只支持MP3,象AVI、MPG、ASF等文件,也是支持的,因而早就有播客们在进行视频的尝试了。无疑,拥有着极为广泛的用户数量的iPOD,如果支持视频的话,那视频播客的应用,会因此跨上另外一个台阶。DV爱好者们将迎来一种连续表达的自由;受众们了解世界又多了一个直观而自然的渠道;那些手机厂商们该欢呼了:可摄像手机的市场需求量自会大大提升。苹果的粉丝,或者是Podcast身体力行者们都相信,鉴于Apple公司连年以来的惊人之举,打造了顶级电影动画公司Pixar的史蒂夫·乔布斯,都不会对视频移动播放器中潜在的商机视而不见。
但这一天来得还真是快了点。毕竟9月7日才宣布推出iTunes 5、9月底才推出iPOD nano,又赶在10月13日于圣约塞市推出了iTunes 6与新版iPOD。视频正是这一对儿赖以称作“新版”的最主要的功能。新版iPOD售价为299美元(30GB,60GB为399美元),支持H.264 MPEG4每秒30帧的回放,全部带有视频输出;iTunes 6仍旧与QuickTime 7捆绑,视频播放能力自不待言(其实不支持Mpeg 4,连ASF都不支持,采取的仍旧是苹果自有文件格式)。而当下在美国最为红火的电视连续剧《绝望的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和《迷失》(Lost),也在iTunes在线音乐商店开卖,每集收费1.99美元,电视上播出后第二天即可上架。
“我对此激动不已,” Dis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