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设立的联动专项资金,仅仅表明了一种战略思想,要实现芯片设计与整机企业的联动并非一日之功
《IT时代周刊》记者/王琦玲(发自上海)
“目前上海的一些芯片设计公司实际上是国外企业安放在国内的设计部门,他们所有
的运营都在国外,这无法给国内经济带来任何推动。他们3、5年发展不下去,一旦撤离上海或者中国,把设计人才一同带走,他们对中国芯片设计业的贡献就几乎是零。”一个多月以来深有感触的项目考察,让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赵建忠的言辞有些激动。
作为上海市整机业与芯片设计业联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9月是赵建忠最忙的时候。在这个月里,新一批上海市整机企业与芯片设计业联动专项的项目申报必须结束,在此期间,他一直与业界专家们一起对所有申报企业进行进一步考察审核。
“要从根本上实现上海芯片设计水平的突破,我们必须推动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展,促进他们与整机企业的合作。对于外资企业,惟有促进它们的本土化,才能从另一个方面真正实现上海设计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段时间的考察,赵建忠似乎已经明确了他对联动专项审批的想法———必须逐个考察上海的芯片设计企业。
上海芯片设计不等于上海本土芯片设计
早在两年之前,赵建忠就曾经向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建议将强化“整机与芯片”的联动,作为推动芯片设计发展的“抓手”。从2004年开始,上海市政府每年拨款3000万元用于促进上海芯片设计企业与国内整机企业的合作。
然而,联动专项启动的第1年就遭遇挫折,推动上海芯片设计企业与外地整机厂商结盟的举措收效甚微。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向《IT时代周刊》回忆道:“当项目进行到一半时,我们发现很多芯片设计企业没有研发任何产品就与整机企业谈合作,得到的结果可想而知。设计企业的研发成果与整机企业的产品需要磨合的过程,良好的沟通也需要产品作基础。”
与国内的其他六大“中国芯”基地相比,上海芯片制造业一路遥遥领先,2004年的销售收入占全国的72.5%。然而,这里的芯片设计水平在全国的位置却难与芯片制造实力相提并论。“上海的芯片设计业长期游离于产业链之外,他们与整机厂商对市场的判断不同,对产品的方向等要求也不同。”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工程师王景军告诉本刊记者。
芯片的产业化困扰着上海的芯片设计企业,尤其是上海本土的设计企业。据王景军透露,上海目前的芯片设计业发展较好的也都是些外资或者台资企业。相比较而言,本土的设计企业更不如人意。上海方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执行CEO 税华也指出:“本土企业在资金规模和设计水平上,与外资企业都有一定的差距,针对国内整机企业在系统应用方面的能力缺乏,本土的设计业者在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上不及外资企业。”
税华作为一家外资在沪设计公司的老总,她在与国内整机厂商的合作中发现,国内的手机厂商都希望芯片设计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解决系统应用问题,实现与手机中其他芯片组的协同运行。她指出:“要与国内的整机企业开展合作,必须为他们解决系统应用的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繁荣,越来越多的国外芯片设计企业看到了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进驻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上海由于其良好的投资环境,自然成为落脚的首选。“只要时机成熟,全球主要的芯片设计企业都有可能进入国内,这会给包括上海在内的所有设计企业带来极大冲击。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推动本土设计企业的发展,促进上海芯片设计产业化。”赵建忠言语恳切。
一厢情愿的举措
在上海近百家芯片设计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占到了半数以上,本土企业无论在资金实力,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难及外资、合资企业,赵建忠想要促进上海本土芯片设计企业与国内整机企业的合作,难度不小。
推动上海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展越发紧迫,政府政策所能起到的导向作用就越显重要。在吸取了去年教训后,今年的上海芯片联动专项明确了重点项目,将液晶平板显示芯片作为聚焦板块,确保2007年液晶平板显示芯片中国生产的化率达到30%以上。
对于这样的战略定位,企业和学者的态度并不乐观。目前,国内平板芯片的中国生产的化率几乎是空白,在液晶平板所需的3类芯片中,上海有少数设计企业在从事IC驱动芯片的研发,而这类芯片在3类芯片中技术难度最低。
“液晶产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业,但充满高风险,首先是大量的关键技术在国外;其次,所有的芯片设计企业的发展都要通过市场考验,由于液晶产业不确定因素大,国内的设计企业不一定有能力参与这场竞技。”王景军说。
厦华电子总工程师苏钟人博士也表达类似的担忧。作为国内液晶领域的专家,苏钟人认为整机企业并不排斥与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合作,但任何整机企业选择芯片都是从性价比上去考虑。据他透露,整机企业过去也曾有与国内设计企业合作的先例,当时这些设计企业的技术与国外同业比较不相上下,成本却低很多,但国内企业普遍缺乏长远发展的思路,加之资金规模的关系,他们无力进行技术的更新换代,长此以往,国内企业设计的芯片在性价比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发展液晶产业,打造微电子基地,这是上海市在国企“十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