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马雪征(左)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中)和联想集团COO刘军在发布会上。韩萌 摄
原有业务和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全球范围内整合,新架构10月15日生效
“新联想将在10月15日进入全球资源全面重新整合的第二阶段,联想中国和联想国际两部分原本为维持单独运营的业务将按照新的发展思路进行资源重组,并最终形成新的全球架构。”昨天上午,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在新闻发布会公布联想的最新动作。
“作为联想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此次整合比我们估计的时间早来半年到一年。”据杨元庆介绍,新的组织架构将于10月15日生效,联想原有业务和近期并购的IBM个人电脑业务将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组织架构。过去双方各自的产品运作、供应链和销售体系将合并,统一整合到这个全新的组织架构中。
据介绍,此次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建立与战略相一致的组织架构,联想希望“通过组织竞争力提高决策速度,实现更加清晰责任制的分工和更加专业的业务能力”。在这样的目标之下,联想将被重新划分为全球产品集团、全球供应链、全球销售和区域系统,全球研发系统、全球智能系统五个不同的模块。
“整合使得联想与IBM电脑业务合二为一,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杨元庆说,“这将有利于我们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业务模式,提高效率,改善成本结构。这也将让我们有机会在保持原联想国际在大企业客户方面的竞争优势的同时,更大力度地开拓全球中小企业及消费市场。”
在这场临时于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除杨元庆外,还有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马雪征、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刘军、贺志强、Bill·Matson、联想集团副总裁吕岩、陈绍鹏、刘志军。如此阵容展现了联想对于本次发布会的重视程度。
-重组计划
中国与印度市场将分别设立区域总部
Think、联想品牌业务在中国市场合并
新联想将区域总部由三个扩展到五个,主要负责该地区的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整体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拉维·马尔瓦哈领导。在中国,Think品牌和联想品牌的业务将合并为一体,成立全球第四个区域总部联想中国区,由联想集团副总裁陈绍鹏兼任中国区总经理。从2006年1月1日开始,联想将在印度设立第五个区域总部。
根据规划,联想品牌、Think品牌和IBM-Think品牌产品的全球业务将被划分为新联想的全球产品集团,下设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两个国际业务群组,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弗兰·奥沙立文领导;在供应链方面,联想将把供应链的各环节合并成一个包括采购、物流、销售支持、供应链战略规划及生产制造等全面运作在内的新全球供应链系统,由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COO刘军领导。
联想同时宣布将把设在中国北京、日本大和以及美国的罗利研发中心整合到一起,并统一由现任的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贺志强负责。调整后,贺志强、刘军、拉维·马尔瓦哈和弗兰·奥沙立文将直接向联想CEO史蒂夫·沃德汇报工作。
-观察
整合提前有赖本土市场贡献
股价表现证明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获得市场认可
整合的速度之快甚至出乎杨元庆的预料。
对比起HP当年收购康柏之后长达两年多的整合过程,联想和IBM的这笔交易一度被认为是PC业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顶着来自DELL和HP巨大的竞争压力,联想不但在并购完成后的第一个季度便帮助IBM原本亏损的个人电脑事业部规模化盈利,在不到半年之后便开始重建全球范围内的组织结构。
“按照原来的计划,在中国市场上,联想国际和联想中国各自独立运作的业务模式将维持到大约明年中期。”杨元庆说,因为需要到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基本完成之后,才会进行公司全球层面的结构重组。“但从今年5月份开始,联想就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步骤将会大大提前。”
杨元庆把这种创记录的提速原因解释为“并购完成后带来的成本下降”,并认为这构成了联想在并购完成后第一季度即实现盈利的根本原因。
“由于双方合并以后所产生的采购成本下降等协同效应,在5月和6月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了1000万美元的协同效益。由于整合顺利,投资人对联想这次并购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在8月10日我们公布了第一财季的业绩后,股票价格上涨到了3.2港元,而昨天联想股票的收市价格是3.65港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对于这次并购越来越积极的态度。”杨元庆说。
不过这并不是联想和HP不同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更富有资本运作经验的HP来讲,联想在“消化IBM”方面做到如此程度,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具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的市场。
当年的HP和如今的联想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联想有中国市场的大力支持。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数据是,中国PC市场2005到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达13%,是美国、西欧的2倍,日本的4.3倍。新联想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34%,在联想一季度发布的财报中,整个大中华区贡献了营业额的40.45%,销量同比增长达到24%,在全球4个大区是增长最快的,为新公司贡献了大量的现金流和利润。
“中国将成为新联想业务的大本营,对于新联想未来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联想3/4的员工工作在这里,近70%的产品生产于这里,这里将成为很多重要直接增值链的总部,比如全球供应链、全球技术性研发、全球台式电脑产品和手机产品等,都将以中国为中心。”杨元庆说。
-对话联想
联想优势源于“中国制造”
多位高层详解联想未来战略
除CEO史蒂夫·沃德因故未能到场外,昨天上午以杨元庆为首的新联想8位高层在记者面前一字排开。尽管在今年早些时候面对记者时,杨元庆已经透露过“整合速度将会提高”的消息,但昨天公开宣布这一消息之际,杨元庆脸上依旧洋溢着激动之情。或者是受到与会记者“车轮大战”般提问的启发,昨天的记者问答环节中联想并没有严格地遵循跨国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而是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由不同的高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
戴尔员工“流入”联想
记者:此前有报道说联想从戴尔挖来一批员工,并且在北京总部开设了一个专门的平台。这批人员大概有多少,主要负责的业务是什么?
陈绍鹏:联想对人才有非常强的吸引力,不断有其他公司的人才加入。与IBM的合并更加加强了这种优势,你提到的公司的确也有一些专家加入,但也有来自别的企业的,没有特别明显的就是从某个企业过来很多人。他们来都会按照我们公司的业务需要做不同的事情,整体上会加强联想的竞争优势。没有什么特别的办公室。
马雪征:我们可能有一个办公室去招聘更多的国际人才。
中国处于PC产业“中心”
记者:戴尔一直强调供应链管理是其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大概有什么具体的比较战略性的想法?另外涉及到员工激励机制,因为联想已经提到到美国上市了,有关上市的情况怎么样?
刘军:联想最重要的一个定位是创新,所以我们要有方法去控制更多的种类,我们有方法配合新产品上市,所以我们在创新情况下提升供应链能力。因为我们已经有最佳的行业实践,所以我们有信心。现在联想中国供应链各项指标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它可以支持产品创新也可以支持双模式运作。信心并不是因为中国“低成本”,这对于中国PC制造商来讲并没有竞争优势。
PC制造成本是非常低的,对整机价格影响并不大。我想优势是来自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PC产业生产制造和供应链运作的中心,我们利用好这个中心的位置,整合全球的资源,将会使我们超过对手。
杨元庆:如何激励全球员工,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这是创业型的公司,激励他们的创业精神。过去IBMPC在IBM内部和整个发展战略并不是完全一致,IBM大的发展战略可能是服务导向。
马雪征:关于上市,我们现在是在Hong Kong上市。现在的重点是把整合工作做好,把业绩做出来,并做到业绩稳定。到纽约上市目前不在我们的“课程表”里。
恢复老联想盈利水平
记者:联想要加大在全球的推广,投入的情况怎么样?联想要在中国市场超过35%的占有率,那么在全球市场上有没有明确的目标?
杨元庆:投多少钱不方便透露,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联想品牌在全球的上市,将会利用冬季奥运会的机会。这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行动,我们将用足够的资金投入来抓住这一机会。
市场份额也不便于透露,我们自己有一个目标,可以说我们是希望以比市场平均增长速度两倍的速度去增长,这当然肯定意味着我们要获得市场份额。至于盈利水平,我们希望整合完成且战略都落实以后,能恢复到原来老联想盈利水平。
品牌整合先搞试点
记者:中国市场占联想半壁江山,但是联想和原来IBM的团队都是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双方都有自己的渠道,整合之后渠道政策还是坚持原来的吗,有没有新的步骤?
陈绍鹏:在整个中国区,我们将把这两个团队整合。第一阶段是组织的整合,我们会特别保持Think品牌业务的所有业务战略和合作伙伴策略都会保持稳定。
关于中国市场渠道的整合,我们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每一个品牌有它针对的客户,还有它的一套“生态系统”,原来Think和联想品牌生态系统都非常优秀,首先我们会继承优秀的东西,第二点我们也会积极集成整合效应和协同效应,我们会非常稳妥地进行。首先会试点,如果试点效果非常好,我们就会在全国推广,如果有一些不如我们所想的地方我们就改进后再推广。
手机业务将“全球化”
记者:联想曾经说利用5年时间探索PC以外新业务发展的机会,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有多大?未来5年到10年之内除了PC之外,什么是业务将成为主要的增长点?
杨元庆:培育一个新业务或者开拓一个新市场绝对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我们在2001年还没有手机业务时就开始做手机研发,在前一两年我们亏损很大。但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些投入,使得我们在技术上、产品上很扎实,在市场运作上都已经走上良性的轨道。所以我相信联想手机持续增长和持续盈利将是可持续的,不会是大起大落,因为我们根基已经打好了。
我们将坚持以这种方式在全球培养手机业务,当然也包括新市场的开拓。手机大概就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领域,当然还有外设、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