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文臻
9月1日 星期四 晴 技术创新使环保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8:12,采访团从贵阳出发前往黔南州福泉市,采访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有两天多没坐我们的4号车了,今天上车后感到格外亲切。
到宏福公司后,我们参观了其展览室,了解了公司的总体情况。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磷化工企业,年产磷铵能力达到168万吨,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2.14亿元,出口创汇1.59亿美元。公司每年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3.5%以上,到目前为止已经申请了40多项专利。
随后,我们参观了公司的工厂,接着到会议室与黔南州、福泉市、公司领导进行交流。
交流会开始时已经是11点多了,所以黔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张宪民在致词中用了“大家中午好”。张宪民表示,这次采访活动,必将对黔南州今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我提出的“环保投入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公司如何解决”的问题,宏福公司董事长何浩明表示,要改变环保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局面,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产生经济效益,使环保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实现环保、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公司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合作承担国家“863”可资源化烟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将热电厂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引入硫酸厂二氧化硫转化系统生产硫酸,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520吨,产硫酸26000吨,是一项适合中国国情,有发展前景的脱硫实用技术,在降低污染排放的同时,开发了新的硫资源。该装置目前运行平稳,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申请了5项专利。
公司投入130多万元进行技术攻关,将原硫铁矿制硫酸装置改造为可任意比例掺烧硫磺制酸,提高产能25%,减少了废渣、废水的排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公司通过调整工艺指标,将原设计送污水处理厂处理的硫酸副产稀酸回收到磷酸利用,年回收硫酸10000吨以上,彻底解决了“红水”污染问题,产生经济效益打700万元。
12:37左右,交流会结束。12:40,我们开始吃自助餐。边吃边和采访团团长朱宏、知识财富栏目制片人尹国栋一起交流。由于采访活动任务紧,他们俩还开车,很辛苦,都生病了。他们的“爬也要爬到湖南(采访活动结束地)”的话,让我很感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各省市知识产权局和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为这次活动做了大量工作,给记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中国各地知识产权工作情况、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等方面的情况。祝愿采访团生病的战友能早日康复。
12:53,我吃完了午饭。13:09,采访车队出发前往黄果树大瀑布。
16:53,我们到达了黄果树景区门前停车场。由于时间紧,我们没有参观水帘洞。进入景区大门不久,我们就看到了黄果树盆景园,该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盆景园之一。
在离黄果树大瀑布几百米处,我们就听到了巨大的水声。沿着弯曲的小路往前走,突然,大家的眼前一亮,壮丽的黄果树大瀑布呈现在我们面前。巨大的水柱飞泻而下,激起了阵阵水雾,发出了巨大的响声。今天天气比较好,在瀑布左边的雾气里,可以看到漂亮的彩虹。正对着瀑布,我们纷纷照相,浓浓的水汽,使不少相机的镜头都潮湿了,照出的相片也是雾蒙蒙的。游览完后,一些采访团成员买了著名的安顺蜡染。
18:20,我们继续出发前往兴义市。一路上都是山路,而且是来回共两车道的公路,车队行驶缓慢。21:11,正当大家肚子呱呱叫的时候,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吴殷和《科技日报》的林钰给大家提供了她们买的麻花,我们吃起来分外香。
22:45,我们终于到达了兴义宾馆;23:00左右,我们开始吃晚饭,我的胃已经隐隐作痛,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四路采访中吃晚饭最迟的。
23:40左右,我们吃完了晚餐。接着还要写稿,明天上午还要采访,今天真的是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