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捷
预计9月上市的金山WPS第六代WPS Office 2005专业版在上周提前曝光。让媒体和用户始料未及的是,一向标榜软件民族特色的金山这次却崇洋媚外地玩起了模仿秀。新版WPS无论是功能按钮、下拉菜单甚至标尺等各个方面都与Microsoft的Office2003惊人相似。对于这场模仿秀,金山的解释是“为了满足用户在使用习惯上的要求”。其实
,除了和Office 2003孪生兄弟般高度相似的界面以外,WPS 2005还实现了与Office的“深度兼容”。正如金山工程师所说,WPS 2005专业版是迄今为止最接近MicrosoftOffice的产品。
面对金山这场模仿秀,很多人脑海中闪现过的第一个词很可能就是“版权”——和MicrosoftOffice的高度相似,是否会引发WPS2005的版权问题呢?目前,全球范围内软件界面的专利保护都处于相对模糊的状况。即使Microsoft在美国申请了外观和功能方面的专利,由于在中国并未申请,所以无法得到这方面的版权保护。另外,从Microsoft在WPS 2005曝光后冷淡的反应判断,Microsoft拿起“版权”利刃向金山开刀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说,金山的这场“模仿秀”成功地打了一个版权问题的擦边球。
从眼前形势判断,金山这场模仿秀可能会赢得满堂彩,和Office的高度兼容和高度相似,大大缩减了由Office到WPS的上手时间,节省了由兼容问题带来的潜在成本,不仅安抚了一直在抱怨WPS兼容性的政府用户,也大大增强了WPS对于普通用户的亲和力。但是“模仿”终究不是一条长远之路。
不可否认在MicrosoftOffice业已成为事实标准的情况下,“跟踪模仿”是一条值得尝试的突围之路。但是对于承载着民族软件传奇的WPS,对于一直高举着“民族产业”的金山而言,对MicrosoftOffice亦步亦趋的模仿难道不也是一种讽刺吗?记得金山在推广WPS的时候一直强调其“适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但是和MicrosoftOffice高度雷同又体现得出什么“中国特色”,又能比Microsoft的Office系列多贴近用户多少呢?
事实上,WPS的生命在创新能力枯萎的金山手中早已死亡。所谓的WPS 2005不是WPS系列的延续,而是MicrosoftOffice的一个中国式的廉价替代方案。不过,在非正版横行的中国内地市场,金山的所谓价格优势几乎完全被汹涌的非正版狂潮所抵消。在新一轮政府采购中攫取最大利益才是金山上演WPS 2005模仿秀的内在动力所在,也是金山乃至众多中国软件企业悲哀的所在。
在政府采购中,金山WPS与MicrosoftOffice技术上的鸿沟被“支持民族产业”大旗所掩盖。其大规模的正版采购量也让在市场中苦苦挣扎的WPS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政府采购”仅仅是一碗粥——能够凑合着吃饱,却不能够吃好。当国外软件巨头享受着20%~30%高额利润,金山WPS等越来越依赖政府采购的中国生产的软件的利润却一步一步向“零”靠拢。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政府在采购中对于中国生产的厂商的巨大资金倾斜换来的不是中国生产的软件在技术上的进步,而是一轮又一轮的模仿秀。中国生产的软件厂商疯狂拥抱办公软件,产品高度同质化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闻。而像金山WPS 2005这种低劣的模仿更是在民族产业大旗下的一次赤裸裸的堕落。
金山可以模仿Office的界面,可以和Office文档高度兼容将Office的文件转为己用,却无法跟上Microsoft核心技术进步的脚步。被WPS 2005模仿的Office 2003的扩展版本Office System就大大突破了WPS之流传统办公软件的定位。Office System是迄今为止最能够体现Microsoft.Net战略的革命性突破。它所展现出的协同、集成、提升个人生产力的新特性,标志着它不仅仅是一个桌面的办公工具,而是进化为一个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反观WPS 2005,虽然也将“互联网应用”列为三大卖点之一。不过WPS 2005的网络功能和四年前推出的iWPS并无吧本质区别——仅仅是在传统办公软件基础上的一种扩展,和Office System的差距不言自明。与其说这是一种技术的进步,毋宁说这是金山抓住互联网火爆现状为新版WPS定制的一句广告词。
在感叹WPS堕落的同时,我们不禁回想起DOS时代WPS辉煌的童年,和金山创建之初的无限激情与创意。无奈的是,年复一年的岁月并没有让金山的技术与时俱进。从让正版软件走向低价漩涡的“红色风暴”到在无数次炒作之后红极一时的中国式泡菜游戏《剑侠情缘Online》,金山营销手腕日益精进的同时,产品品质却在原地徘徊。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在“红色风暴”之后曾经创下中国生产的软件正版销量奇迹的金山词霸和金山快译吧。最近的金山词霸2005仅仅是在2002版基础上更换了发音库、美化了界面,却没有修正一条词条中的错误;号称智能引擎的金山快译,却被众多用户认为远远逊色于Office 2003的翻译功能——几乎只相当于把一堆词拼揍起来。而且即使是拼凑词,最新的金山快2005似乎也难以胜任,"Counter—strike"竟然被译成"计算机罢工"——,真是难以想象"Counter"怎么跟计算机扯上关系了?
真的很想问金山一句:你知道为什么众多用户能够原谅你技术上的落后,接受你大大高出非正版的价格吗?这不仅仅是因为金山公司名称中“中国”的字样,更是因为一种希望中国生产的软件在技术上崛起的企盼。然而,作为中国生产的软件厂商翘楚的金山,在民族产业的大旗下又做了什么呢?
注: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