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雅莉
【简介】
导语:联想集团首席财务官马雪征指出,收购IBM的PC业务部门,不但带来了“管理和协同效应”,而且为联想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和市场机会。
作为迈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中国的联想于今年5月1日完成了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IBM则成为新联想的小股东。近日,新联想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女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谈到了融合两种企业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母公司联想控股在购并过程中的态度。以下是访摘要:
问:联收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初衷是什么?
答: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企业就会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呈现高速的增长。IT产业已日益全球化,如果只局限于本地的发展,你不可能成为的跨国企业。
问:中国政府在推进企业全球化的进程扮演什么角色?
答:对于其它企业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就我们联想而言,收购IBM的PC业务是一个纯粹的商务决定,我们此前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认为PC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在中国PC市场占有30%的份额,而且利润很高,占居主导地位。未来,我们会给股东带来最大的回报,这是一个行业驱动性的决定。
问:联想有一个很大的政府股东,是吧?
答:20年前,联想创立起,我们的最大股东就从事没有直接管理或是干涉过公司的商务决策。我们集团的前任主席柳传志曾说过,婆婆与媳妇待在一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们有一个很开明且具有商业头脑的好婆婆。比如,我们在Hong Kong上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为什么要把股份从57%下降到40%,主要是为了吸引新的投资者,特别是国际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会帮助联想更好地管理公司,这是一个明智且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此前,中科院持有联想控股集团100%的股份。3年前,中科院给高级管理层和创始人让出了35%的股份,这是一个让管理层自主管理的战略举措。从成立的那天起,联想就是在中国的市场中公平竞争,没有任何的保护。有人称,联想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保护,这说说法是不对的。
问:中科院控股有什么好处?
答:中科院是一个科研机构,一些研究与IT产业有关。我们可以把一些研究项目给中科院,而在中科院改革时,他们授权我们管理计算机研究所,因此,我们可以向不同的研发项目调配人才的资源力量。当然,我们要为他们提供研究经费。
问:你们收购IBM的PC部门,是否也考虑引进其高级管理人才?
答:这也是衡量一个中国企业是否成功收购的重要指标,对我们来说,成功的要素不但是管理和协同优势。联想有很强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这也是中国企业有效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销售和市场开发方面,以及在管理团队方面,IBM比我们更胜一筹,因为它在全球160个国家开始业务。
问:新联想把总部迁至纽约是处于何种考虑?
答:新集团的主要业务仍在北京和Raleigh,而市场行销和销售力量迁至纽约已有数年时间。采购、销售和市场部门O都在纽约,这样,CEO就能与公司主席杨元庆、我和其他两名在纽约的高管之间的沟通。
问:IBM和联想之间的企业文化方式有何不同?
答:我很高兴你不没有用“文化差异”这个词语。方式可能更为准确一些,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不但是东西文化。在收购IBM的PC业务后,杨元庆曾说过:“坦诚、互尊和妥协”。业内认为,联想是一个中国公司,其属于国有企业,运作缓慢。由于政治的压力,很难进行改变。实际上,联想并非是如此。它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很乐意进行改变的公司,联想具有文化融合的良好环境。
问:在管理方式上两者有何不同?
答:联想善长于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而IBM的PC业务部门有着极强的执行力。这就是双方管理的不同,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一种很好的协同效应。为此,我们花了大量的进行沟通。
问:在未来5年内,联想走向何处?届时,联想将不能使用IBM的品牌?
答:我们仍将是一个向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优秀厂商。我们很感谢IBM让联想继续使用5年商标和品牌,但是新公司将会在5年之内培育自己的品牌。我们肯定还会专注于IBM的ThinkPad的PC品牌,它在客户中有着很高的认知度。同时,在一些目标客户市场也会使用联想(Lenovo)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