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北京专稿 韩江 胡孝敏
今年1月,Intel宣布了自己全球业务架构重组。因为Intel要利用自己的“最大芯片厂商”的市场地位,来实现自己“摆脱单一的芯片业务,做一个平台架构供应商”的战略梦想。
昨日Intel战略投资事业部总裁苏爱文宣布,通过Intel投资中国技术基金完成了向中国芯邦微电子(Hong Kong)有限公司、上海思华科技有限公司和芯原股份有限公司的三笔投资。
而这一投资的完成从一个侧面展示了Intel在中国战略转型速度的加快。
近十几年来整个IT产业界以低成本取胜和以应用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导致以提供基础硬件的Intel无法用单独的一个处理器、一个芯片,来适应更深层次的客户需求。而计算、通信以及消费电子之间的融合则需要一个由处理器、芯片组、无线芯片、软件工具等多个产品组合的平台来实现。
正是围绕建立自己的平台架构的战略转变,Intel在今年的1月18日宣布,将以前的架构部门(主要经营计算机微处理器以及支撑芯片业务)以及通信部门(主要经营闪存、手机芯片以及网络产品等业务)两个部门,重组为移动事业部,数字家庭,数字企业,数字医疗以及渠道平台事业部等五大事业部。而Intel在今年6月份成立数额为2亿美元的Intel投资中国技术基金,就是为了支持Intel的战略发展,在中国有针对性地选择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和风险投资。
这次面向中国公司的三笔投资是这个基金完成的首批投资。
芯邦微电子(Hong Kong)有限公司是一家无晶圆半导体设计公司;而思华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宽带娱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芯原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代工厂商。
“Intel除了要保持自己在‘硅’技术业界的设计领先性,同时要摆脱单一的芯片业务,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平台架构供应商。”Intel中国区发言人刘捷对记者说,“而对这三个公司的投资则是完全围绕支持Intel的战略发展来进行的。”
刘捷向记者介绍到,由于Intel战略转型的需要,此次选择的三家公司都和Intel战略发展相吻合。
但这仅仅是Intel战略投资的一方面。
从风险投资要求回报的本性来看,Intel选择的这三家公司不仅在将来能够支持Intel业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能够在未来带来回报”。
据悉,Intel对每个公司的资金投入在1千万美元之内,并且是联合其他的风险投资共同进入这些企业。
“我们给予管理方面的咨询,培训,甚至上市的相关信息提供,”刘捷说,“同时我们在全世界投资的几十家公司会经常有Networking,我们给企业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但是刘捷表示Intel在这些公司并不要求董事会席位,“但是会保留观察员,我们的合作伙伴会监督后续的管理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