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可能是根本的制约因素
李琳
在昨日举行的“中国地区研发战略会”上,Samsung 电子首次公开发布“全程研发”新体系,把中国建成Samsung 相对独立的第二个研发基地和全球研究开发中心。
Samsung 电子CTO(首席技术官)李润雨表示,该体系将集合全集团的研发力量,对研发协作进行大幅强化。
所谓“全程研发”体系,就是从市场需求研究到最终的产品上市,都有可能在中国这个相对独立的研发中心进行。
年初,朴根熙走马上任Samsung 电子中国社长时,业内认为中国Samsung 策略将发生重大转变。3月,朴根熙提出“在中国打造第二个Samsung ”口号,而此次公布的全新研发体系,无疑是其中的关键。
事实上,Samsung 打造了多个全球之最,全球第一个珍珠白色手机、第一个挂在脖子上的手机、第一个增加人体生理节律的手机等等。一位熟悉Samsung 的业内人士表示,Samsung 每年要推出超过30000种这样的新“玩意”。
Samsung 内部有个著名的“战略铁三角”,最关键的一角就是持续保持研发的巨额投入。据资料,2005年它用于研发的支出将达到7.3万亿韩元(约合70.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0%,它在2003年超过Intel成为全球最大的研发投资商。
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张适表示,这是在中国打造第二个Samsung 战略的最关键步骤之一,标志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全程化研发体系,在家电行业所有的跨国公司中是非常超前的,这标志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不过,张适认为,目前还很难判断Samsung 电子会将多大比例的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当地的研发机构,同时,在中国进行全程性研发,人才可能会是Samsung 电子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
到目前为止,Samsung 在中国设立了北京通信研究所、苏州半导体研究所、南京数码研究所、上海设计研究所等4个研究机构,加上20多个具备研发能力的生产法人,研究人员总数已经超过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