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永胜
研究失败(上)
时 间: 2005年7月24日
地 点: 中国计算机报社17层会议室
主持人: 《中国计算机报》高级副总编 郭旭
论坛嘉宾:
林明宪:美国圣伯纳地诺加州州立大学信息和决策科学系终身教授、美国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和克莱蒙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曾担任美国很多大型项目的首席战略分析专家
王汝林:中国著名实战型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管理营销专家、信息化专家
吴秋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审委员会的特邀专家组成员,曾在美国艾昂管理咨询公司担任总经理和高级管理咨询顾问
刘东升:科技部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主任、北京神州宏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在德:北京大学CIO论坛首席顾问
彭波:北人股份公司计算机中心主任
定义难:失败之源
郭旭:据一些专业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失败率很高。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套系统在一个企业的应用会非常成功,而移植到另一个企业时可能彻底失败。这就很难定义该系统到底怎么样。各位专家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林明宪
林明宪:现在看来,企业ERP的成功与否,第一是从管理的角度来定义。整个企业从一个层面来看是成功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的话很可能是不成功的。举例来说,我研究的一个案例,一个集团企业的分公司,信息化系统上得很好,运行也好,达到了分公司老板要的效果,ROI(投资回报率)也很好。但是从集团总公司来看,效果却不是很理想,那么,实施效果再好也是不符合要求的。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集团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走多元化道路,充分给予下面分公司权限,结果分公司都上了自己的ERP系统。现在,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集团希望把这些系统整合起来。
第二,要有一个期望值和目标。定下这个目标之后,再去看,IT系统是不是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了,如果IT系统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自然是达到了目的。
王汝林
王汝林:关于企业信息化,在成功与失败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比如在ERP实施中,很多人认为上线就算成功。
事实上,上线之后还可能出现很多种可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也可能导致项目最终下马。“上线即成功”说,掩盖了ERP上线之后延伸出来的需要解决的大量问题和矛盾。这个认识上的问题就给ERP的成功设置了障碍。所以,研究“信息化整体上的成功”是一个大问题。
彭波:“上线即成功”其实是很多软件供应商和实施商的说法,他们觉得自己让系统上线之后就可以撤离了。
假如成功不太好定义,那咱们先说失败。什么是失败?第一,系统没应用起来;第二,没有解决企业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有一些问题供应商解决不了,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能并不是软件和信息化的问题导致的,但也叫失败。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厂商为了让系统尽快上线,把很多疑难问题放在第二期去做。也就是说,先把最简单的应用跑起来,复杂的系统以后再上。结果很多问题最后解决不了。这说明在项目的第一期中没有迈过很多必须要过的坎,最后很多问题积压到第二期或者更久以后,最终结果肯定是失败。
郭旭:现在很多厂家有时也很为难,他们认为,如果不上线运营和测试,根本不能发现问题,更不利于其改进。
王汝林:显然,这里回避和掩盖了非常大的矛盾,甚至是陷阱。企业的很多管理问题应该在前期解决,却被回避了,都放到了后期。而在后期,这些矛盾到了无法解决时,供应商也感到无能为力,项目只能彻底失败。很多软件企业采取的信息化流程是:集中培训—部分上线—集中上线,然后“上线即成功”,人就撤退了,后续服务也没有了。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企业希望通过投入信息化项目带来企业运营的转变,但结果是把投资都浪费掉了。不客气地讲,很多供应商获得了相当多的利润,承诺了很多却做不到,产生了很多坑骗企业的行为。
吴秋枫
当然,企业也有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出发点是“要我做什么”而去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不是“我要做什么”。他们对成功的界定,对项目如何进行、如何收尾、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怎样验收、验收的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都没弄清楚。
彭波:实际上,很多企业运营流程不顺的时候硬把软件放上去,结果下面怨声载道,这里面有的是合理的,也有的是不合理的。由于实施需要一定的周期,不可能把原来的所有基础推倒重来,很多人也不愿意都按照新的流程进行更改。
上信息化不能把用户正常的、合理的东西给“削掉”,而是要接纳用户提出的合理意见,并进行调整,保证按原来的目标实施,并让用户适应这种新的运营方式。
刘东升
我很赞同王汝林老师的观点,很多IT企业确实不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并为其解决问题,而是按自己的方式去实施,因为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项目完成,并获得最大利润。
郭旭:我们可以站在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如果用户没有定义出项目实施成功和失败的标准,那么IT企业和用户就没有可以参照的目标。如果用户总是在改动项目,本来半年的周期延长到一年,最后的结果肯定是IT企业的利润无法保障。按照现在国内软件企业的计费方式,用户定义为项目失败,IT企业也不会赚到钱,结果将是“双输”的局面。追本溯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
林明宪:信息化的成功与失败,其实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义。
第一是用户企业认识不清,信息化到底要怎么做,谁该负怎样的责任。第二、用户企业要了解,信息系统的流程是什么,根据自身确定的目标,寻找差距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