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平
浪潮服务器一直在强调品质。但是,品质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追求品质的道路也并不平坦。凭借独特的认识和不懈的努力,浪潮服务器实现了品质的三级跳。
在服务器领域,人们往往把国外品牌看作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在几年前,这种看法无可厚非,但如今,国内服务器厂商正在品质上迎头赶上。
不久前,浪潮服务器提出了新的品质理念“可管理品质SmartQ”,连续9年居中国生产的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浪潮,此次提出SmartQ,似乎说明中国生产的服务器已从单纯关注速度、性能等指标,向智能化、易管理方向深入。
品质的三级跳
2005年,浪潮服务器在“智能”上下了不少功夫,先是在5月下旬推出产品层面的IFA智能弹性架构,如今,又提出了对于品质的“智能化”新属性SmartQ。
在浪潮服务器总经理彭震心目中,浪潮服务器对品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关注“变异性”,第二个阶段关注“适用性”。经过这两个阶段后,浪潮服务器面临的第三个阶段,就是SmartQ要解决的“体验性”问题。“我们追求的最终效果,不仅是让用户能用,还要用得满意。”彭震说。他认为,随着用户对应用认识的深化,越来越要求服务器的稳定和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TCO)。这就更多地涉及到用户在使用时的易用性、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我们以前对品质的思考很多时候是被动的,今后,我们将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的结果就是浪潮推出的“可管理品质SmartQ”,即:在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在实体产品中植入智能化部件,实现服务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可靠性、可用性与应用性能,及用户体验的自主/半自主管理与控制。
近年来,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信息化系统在企业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愈发关键。中小企业既想确保服务器运行可靠稳定,又想降低管理成本,鱼和熊掌如何兼得?彭震认为,应当让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自主管理的品质,而“SmartQ”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特性。彭震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服务器拥有了“SmartQ”,就如同人拥有了智慧的大脑。当服务器自身出现故障时,它会尽可能地自我修复故障,而当其难以自愈时,就会及时报警告知故障原因。
“难为”供应商
在浪潮看来,今天的品质管理已不再只是产品生产出来即告完成,而是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到整个链条。浪潮服务器研发部经理郑子亮介绍说,在浪潮服务器的产品品质管理体系中,包括供应链、产品研发、产品制程、客户服务及产品质量监控改进几大环节。他认为,SmartQ是对原有产品品质管理体系的延伸--一直到用户应用那里。他认为,SmartQ有两大关键环节:技术研发过程中与品质相关的智能化部件研发和系统整合、服务器运行过程中的自主品质管理。
由于品质要求提高了,在链条前端的供应商也感到了压力,甚至两难。不久前,一家为浪潮提供机箱配件的供应商发来了一批货,机箱上多了个小孔。浪潮的品质管理监测专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供应商坚持认为这不会影响整机的品质。
解决争议的办法是进行测试。经过严格的跌落测试后,浪潮的工程师发现这个小孔可能会导致机箱的轻微变形。浪潮当即退货,同时要求该供应商恢复原来的结构并保证以后不随意更改。
几次下来,供应商有了抱怨。但这些供应商也感到,通过与浪潮的沟通,提高了自己产品的品质,甚至减少了为其他厂商供货时的退货率。
在彭震心目中,SmartQ有着更大的“野心”。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未来,智能化、虚拟技术、高度弹性可管理和自我修复功能等,都将成为SmartQ关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