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的数码相机撤了,撤出了中国,也撤出了亚洲。这个结果恐怕是惠普根本没有预料到的,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无情。
去年7月,惠普宣布进军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并且发出了“在中国发起和引领一场家庭数码革命”的誓言。其态度是何等的坚定,其气概是何等的豪迈。
就在今年4月,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打印成像及信息产品集团消费市场项目经理何刚谈到惠普数码相机的表现,还信誓旦旦地宣称,“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在过去的七到八个月,包括我们渠道的拓展,包括我们的产品陈列、产品销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这也说明HP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且信心十足,“等季报发布后,大家就可以拿到非常详细的数据。”
一个季度结束了,惠普的数码相机仍然没有显现出任何亮色,惠普的新闻发言人倒是给何刚摆出了一个自下台阶的梯子:“亚太市场数码相机产品竞争激烈,日韩厂商实力确实较强,所以在业务层面上,当我们判断整体竞争层面上不是很理想时,就主动选择了退出”。
识时务者为俊杰,惠普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上不再打肿脸充胖子,知难而退,倒也不失大家风范。
值得深思的是,作为一家全球顶级IT厂商,惠普进军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时气壮如牛,怎么连一年都没挺住就装熊了?
惠普自己给出的原因是,“日韩厂商实力确实较强”。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才是最关键的,惠普为何敌不住日韩厂商?输在哪里?
原因之一:产品单调、形象丑陋。
惠普在中国推出的数码相机不过10款产品,在日韩厂商的丰富产品面前,显得相当寒酸,拿中国人话说,没挑头。中国有句老话,货卖堆山,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数码相机货架上,惠普区区几款产品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很难,只能处在一个被人忽视的旮旯里。更对不起观众的是,惠普数码相机的形象实在丑陋,单薄而无变化,几乎是一样的面孔,与中国人的审美观相去太远。
原因之二:鲜为人知、不见经传。
在中国,惠普为人所知的是PC和打印机,谁知道惠普还卖数码相机啊。说句不好听的话,我玩了4年数码相机,要不是看到关于惠普“退出”的消息,还不知道惠普在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也插了一脚。惠普自称,其数码相机在欧美等地区卖的比较好,但是,来自销售渠道的消息证实,惠普数码相机在欧美卖的并不好。就算惠普说的是真话,欧美人接受惠普的数码相机,我估计那也是冲着“惠普”这个牌子,而与其数码相机本身的知名度无关。
原因之三:投入不力、权当摆设。
与其说要“发起和引领一场家庭数码革命”,莫如说是消费IT产品线上的一个摆设,充其量只能表明惠普也有数码相机而已。这就是惠普数码相机给我们的印象。在研发上投入不力,导致产品单调,形象丑陋;在销售上投入不力,导致鲜为人知、不见经传,这就是惠普数码相机输给日韩厂商的致命弱点。事实上,惠普数码相机的影响力和诱惑力连本土的中国生产的品牌也比不上。
现在,惠普数码相机从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上退出了,无论是对于经销商,还是对于消费者,都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因为惠普数码相机没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也没造成什么损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于惠普来说,退出中国市场,必然是难以弥补的遗憾,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无比的消费市场上,惠普的数码相机没能拣到任何便宜,无功而返。
不过,教训是值得惠普记取的。在中国,消费者崇奉名牌,但绝不爱屋及乌,不要以为一贴上“HP”的标志,消费者就会盲目投入你的怀抱。事实只有一个,认货买货,你的打印机性价比很高,消费者认,你的数码相机很平常,消费者就不买账。所以,惠普应当牢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不要耍大牌,该投入的就得投入,该吆喝的还得吆喝,要想让消费者买你的账,你就得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要想后来居上,你就得比竞争对手做得好上加好。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种游击战术不应该成为惠普的防身术,因为进入一个市场或撤出一个市场,都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撤出容易,二次进攻可就难上加难了,成者为王败者寇,惠普已经败出中国,再来谁还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