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20年能否赶上美国”,“看看中国的科技水平”,“20年科技赶美,如何做才不会痴人说梦”等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话题在网络“博客中国”上曾经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的大讨论。关于“科技创新”这四个字的讨论内容,一时间,在全国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高校以及企业界等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又一个大话题运动。中国科技现状究竟怎样?科技创新的未来之路在何方?这些大话题也让更多的人陷入沉思……
居安思危 中国科技现状知多少?
从话题中深层地渗透出,在中国科技发展的背后隐藏的另外一种潜在问题,那就是虽然现在中国科技发展迅猛,但是仍和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距。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在“第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说:“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科技水平与新型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国际上有关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国家中,居于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科技部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信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和新材料领域218个项目中,中国只有1项领先,27项与世界领先国家处于同等水平,计算机、软件和信息安全等180项技术落后发达国家5年左右,集成电路、CPU和新材料等技术落后发达国家6-10年。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提供的数据,在中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
以上数字充分显示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确不容乐观。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将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江泽民同志也曾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才是科技创新应有的科学发展观。
科技创新之路该如何走?
在中国大地上,走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是企业的必然选择。而在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的IT企业发展中就显得更为迫切,但最终该如何走科技创新之路?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提到IT业,作为中国IT业领军之师的方正集团理所当然执掌了话语权。现担任方正集团董事职务、中科院院士王选教授说:“中国科技不可能仅依靠引进技术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更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核心技术和战略性科技问题。科技创新必须全面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从跟踪模仿转向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也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方正集团才实现了在国家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48工程”中,将激光照排技术成功转化并产业化,引领了全球华文报业出版业实现“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产业革命。由于发明了激光照排技术,王选教授也因此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了“中文激光照排之父”、“当代毕昇”,这也从根本上奠定了方正自主创新的方向。
一个民族的知名企业,想更好地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不仅仅需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这些问题,还需要有凝练创新方向、创造标志性成果、汇集创新队伍的能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努力坚持创新精神,准确把握创新精髓,善于传播创新精神,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对此,方正集团可谓是先人一步,于近日举行的“方正‘创世纪’22世纪什么样”大型创意征集活动,更是将创新精神结合进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网络创意竞技活动中,对在青年人中传播创新理念、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预见,此活动不仅给了那些求新求变,有着创意和想像的年轻人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而且掀起了一股创想未来的网络旋风,方正集团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精神也应这股创新浪潮更加广为人知和深入人心。
科技创新是一个大国的筋骨,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举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国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的断想
科技创新离不开继承、科技创新离不开坚持、科技创新离不开积累,科技创新离不开借鉴,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还离不开落实。就如方正集团的正是收集了科技创新的五步实现法,才有了科技改变未来的中国创造。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是继承的最终目的。勇于坚持才能有所创新,不能坚持就难以创新。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章,而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不断积累。建立在丰富积累之上的科技创新,是摩天大厦;缺乏理论与实践积累的科技创新,如空中楼阁。积累是十月怀胎,创新是一朝分娩。创新离不开借鉴那是因为借鉴体现了一种开放的发散性思维,是成才谋事的必经之路,也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有效方法。只空谈而不落实,创新就无从谈起。
科技创新,谋求的不是表面的靓丽,而是一种实质性进步与发展。不容讳言,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断想,就是中国科技将在创新中起航,将在邀你创想未来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