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易守 编译
据港台媒体报导,台湾地区信息产业基于市场以及成本考虑,大举前进内地虽然早已不是新闻,但却是火热的进行式,经济部第二季(Q2)决定在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名单中,删除主板(主板)及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等108个项目的动作,让华硕(2357)等原本部份产能还留在台湾地区的厂商有了大举西进的理由,正酝酿掀起另一波的IT产业进驻内地风潮。
只不过,这一次除了生产线外,研发行销及业务部门也难以置身事外,这次产业外移也由过去大规模生产线的量变外移,转为非生产线的质变外移。
产业西移阵痛不停生产线员工首当其冲
主板厂中,近期继微星(2377)2004年大动作结束台湾地区产能后,华硕从Q2开始也着手进行大规模生产线员工裁员动作,甚至因此爆发劳资争议。华硕表示,基于生产成本因素考虑,生产线人力配置进行调整势在必行,但包括行销、业务以及研发人才的员额仍在不断增加,一进一出,在台总部员工总数变动不大。
事实上,比起许多台湾地区IT厂商,华硕产能西移的动作并不算早,看在华硕高层眼里,双B产品(主板 & 笔记本电脑)是华硕营运2大重要支柱,主板产品借助内地生产基地的量产成本优势,已经缔造了每月平均400万片的无敌规模,但笔记本电脑产品却受限于生产成本,月出货量一直在30万台上下,增长力道不足。
成本竞争压力不断总部员工登陆压力大
姑且不论戴尔(Dell)、惠普(HP)等大厂,即使面对同为华人品牌但拥有代工合作伙伴成本优势的宏碁(2353)近期祭出的低价攻势,华硕也只能自叹,成本结构实在无法相提并论,笔记本电脑产品成本问题一直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近期的大动作也格外显眼。
一位华硕员工便表示,华硕重心移往内地的动作近来愈来愈明显,公司内部早已拟定一套鼓励西进政策,除了生产线外,研发、行销、业务等部门重心逐渐西移,大势所趋已是难以避免,2008年以后,台湾地区总部方面除了部份R&D人员外,行销以及业务也仅会以国内市场相关人员为主。
对此,华硕发言管道仅表示,公司方面的确一直在征询员工赴内地工作意愿,相比于许多早已大举登陆的信息产业同业,华硕的动作并不算快。而截至目前为止,华硕还在持续增聘台湾地区总部的行销、研发部门相关员工,公司从未对外表示营运总部将移往内地。
华东将成华硕产销运筹中心
华硕硕大的南汇生产基地已如火如荼地进行建厂动作,引起外界高度注意,不过,采取类似作法的并不仅只于华硕,一线主板大厂或是笔记本电脑大厂也都面临同样的压力,员工同样面临管理阶层持续鼓吹西进的压力。
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日前在股东会时便已证实,华硕自2004年Q4起,已开始在上海浦东积极筹备南汇昌硕厂,新设的上海南汇厂,具有距港口以及机场近等特点,是个极佳的据点,未来将成为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和手机等整机型产品生产重镇,完工后将大幅提升数字家庭产品、笔记本电脑等整机型产品产能4~5倍,至于苏州厂则集中全力生产开放架构的PC产品。换句话说,在南汇据点完工后,华硕的全数产品都将Made in China,而且产能十分充裕。
正如许多知名企业一般,华硕的确一直不断在招收行销业务新血,以因应日益扩大的业务,不过,在产业西移的压力下,华硕各个部门,不论是新进人员或者现有员工,最近最常被管理阶层问到的问题便是,是否愿意前往内地工作?如果愿意,何时去?员工们都心知肚明,IT产业未来重心在内地。
成熟就不重要?政策逼迫产业群聚另起炉灶
让PC从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名单中‘毕业’,原本应是基于此一产业已高度成熟,毋需继续过度保护,同时又可扩大税基,因此将优惠措施转移至真正的‘新兴重要’产业,以鼓励创新。主板及笔记本电脑的确称不上是‘新兴’产业,但是否不‘重要’?不具‘策略性’?即使政策已经出炉,生米已煮成熟饭,这个问题恐怕仍然见仁见智。
对于此项作法,不少厂商评为是杀鹅取毛、杀鸡取卵的方式,主要原因是笔记本电脑与PC产业的确已是高度成熟产业,不必过度耗费资源进行保护,但是主板或者是笔记本电脑是PC零部件的航空母舰,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大厂商都在积极进行上下游整合动作,因此厂商生产、研发据点移动,难免带动上下游群聚跟进效应,影响层面十分广大。
而在新的应用模式出现前,PC低价化已难避免,除了主板市场早已杀声震天外,惠普及宏碁等品牌大厂都祭出低价策略,打算推出2万元以下等级的笔记本电脑,志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华硕,市场占有率率要有进一步跃升,自然只能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笔记本电脑产品遭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名单中除名,未来恢复课税,恐怕将严重侵蚀部份产能仍在台湾地区的厂商获利,出走也就显得理直气壮。
PC产业已经成熟,但并不表示PC产业已经没有创新的可能,生产智能手机的宏达电(2498),成为上市公司股王,反映出数字家庭时代已逐步来临,除了智能手机外,PC未来也不再仅只是PC,与各项数字装置串联应用之后,将成为攸关生活应用大小细节的核心机器之一,PC与智能手机或家庭影音产品等其他电子产品的关联度只会愈来愈紧密,为了确保数字信息能在不同平台顺畅流动,研发端的互动也愈来愈重要。
为了营运效率等因素考虑,厂商将产能西移,已不再拘泥于表面所说的生产线而已,RD及行销、业务重心也都一并西移已难以避免,但令人纳闷,鼓励创新之道,难道只有强逼产业出走让台湾地区PC产业连根拔起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