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历史一年多设计、调研、分析与评估完成了《2005年中国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竞争力报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共有各级开发区2400多家。众所周知,开发区建设的目的是招商引资,即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换取外来投资。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由初期的局部先行走到全面推进,曾为开发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重要因素――政策优势,正在逐步弱化。《竞争力报告》在对开发区政策优势弱化后如何应对激烈的引资竞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基础设施是保障
基础设施是指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等条件。在投资者对投资地进行考察时,基础设施通常是最先引起注意的因素。只有过硬的基础设施,才能达到吸引金凤凰筑窝生蛋的目的。供水、供电、通讯、道路、环保、治安等方面有力的保障,是投资者投资项目得以如期开工的必要条件,自然也是其关注的重点。另外,近年来许多国外投资者不仅注重生产设施的完备,更将注意力放在了投资地是否可以为其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娱乐设施。
跨国公司更看重完善的配套产业环境
随着政策优惠对投资者吸引力的不断减弱,利用完善的配套产业环境吸引投资者,特别是那些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正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新动向。随着国际生产力梯度转移,分工进一步细化,跨国公司的在华经营更加注重核心技术、控制核心部件,以实现比较利益。由于目前跨国公司集中于靠其强大的研发力量支撑品牌,逐渐将其生产环节放掉,因而如何更好的靠本地化市场就近解决非关键部件的生产整合问题就成为其选择投资地点的关键。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吸引国内外投资方面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通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地区内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民营中小企业,可以为大企业提供各种品种、质量、规格的通用、专用零配件,在地区内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条。完善的配套产业环境对投资者来说不仅可以使其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基础设施,降低使用成本,还意味着运输、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最大程度获得溢出效应进行企业间的模仿与学习。
物流环境正成为投资者新的关注点
根据《竞争力报告》分析,开发区的物流环境正成为投资者对投资地选择的新趋势。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了保证投入――产出链条的有效链接,从生产资料到最终产品的巨额吞吐,企业产品的供、产、销的经济配置都需要物流业的高效配合。完善的园区内部物流、仓储等服务业,以及原料和市场地区与开发区间的物流运输网络将对投资者是巨大的吸引力。另外,近年来OEM、厂商代工等生产形势的兴起对企业快速通关、零库存,即时的零配件供应等等要求近乎苛刻,这在许多进入大陆的台资电子企业来讲,得到充分体现,为了吸引这些企业投资设厂,开发区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环境。因此如何为开发区营造物流成本优势近几年正逐渐成为开发区研究的新热点。
软环境体现着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投资者对与开发区的选择越来越体现出从重视硬环境到强调软环境的趋势。由于硬环境的建设只要投入充足,给予一定时间就可以实现,而软环境的复制却是十分困难的,也体现着开发区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想投资者所想、急投资者所急,为投资者提供各种专业化咨询服务,让来到开发区的客商能在细微处感受到开发区舒适宽松的人文环境是被许多投资者越来越重视的事情。另外,开展一站式办公、简化项目审批手续;开通双语网站、方便企业与开发区管理者双向沟通;设立企业服务热线,及时解答企业问题等等这些虽然给开发区管理者添了麻烦,加重了工作量,却给投资者带来了方便,减轻了负担,必然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越来越大的投资规模对融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善的融资渠道是另一个被越来越多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所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跨国公在中国投资的一个趋势是规模快速增长,且本地化采购率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因此像过去那种以总部单独融资的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完善的本地融资渠道不仅对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有现实意义,就是对财大气粗的国际巨头也是一个有效的吸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