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杰
经过100天的会战,近日,北京市科委发布了长风PC的第一个产品,也是中国首款专门面向三农的品牌电脑“长风农村版PC”,因为它丰富而实用的软件,现场的农户形象地称其为“小康PC”。“长风PC”由清华同方、红旗、书生等16家IT企业参与设计开发,全套软件都是专为满足农村需要将原有系统移植到Linux上。农民朋友可以直接点击了解葡萄、小麦
的种植方法,找到农业专家,还可以玩里面的上百种游戏,且两款不同配置的电脑价格都在3000元以下。
好用、实用、耐用
“众所周知,此前曾经有企业用嵌入式软件技术开发出专用的农村电脑,也有些企业推出超低配置、超低价格的农村电脑,这两种研发思路都予以了否定。因为农村PC概念的核心是要有满足农民需求的应用系统,而不是终端机的简单化和低能化。作为一个系统,城市电脑和农村电脑各有各的侧重应用;作为一个硬件终端,城市电脑和农村电脑都要满足高速计算要求,这是无本质区别的。”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对记者讲。
说到此次“长风农村版PC”的特点,马林告诉记者,“长风农村版PC”是一个好用的、实用的和耐用的PC。
所谓好用是指长风农村版PC不是一个简易的PC,此次发布的标准型产品,用了主频1.0GHz的Intel芯片,优化了的Linux桌面操作系统,从硬件和软件配置上,都要求速度快、性能好;
所谓实用是说总结近些年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经验,电脑下乡本质上不是一个“买得起”的问题,而是“用得上”的问题。那些为了让农民买得起,而不装软件,或少装软件,卖给农民裸机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也没有真正了解农民的需要。此次发布的产品,安装了46套正版软件,不仅包括操作系统、办公套件、媒体播放、随机翻译等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还包括了8套为农民量身定制的专有应用软件,如农业专家系统、中小学普教辅助系统、农民技能培训系统、农民家庭数字图书馆、百种常用电子游戏软件等。长风农村版PC就是给农民一个“拿回家就能用,装起来就有用”的信息终端。
所谓耐用就是面向农村的产品应该是一个高可靠性的产品,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使用环境,做到宽适应、便操作、易维护。市科委要求长风农村版PC的开发,要从农民切身利益着想,确保使用安全、使用可靠、生命周期长。这款产品在耐用性上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硬件上对于散热性、电源适应性都做出了专门设计,所有应用软件都经过了北京软件产品检测检验中心的严格测试认证,在安全性上经过了国家3C认证,特别是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键恢复”功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恢复到原始数据状态。
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
“长风PC”这一名称取自北京市政府于2003年发布的“长风计划”,是面向农村信息化需求而研发的PC产品以及解决方案。
2002年至2003年,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北京市科委实施了“基于Linux的网络自动化软件”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推动了Linux的发展。尤其是由其中部分课题构成的“扬帆”、“起航”工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引起了国际反响,实现了预期目标。“长风计划”项目是上述项目的战略延续,将Linux从象牙塔上解放出来,并全面在农村领域进行推广,全力打造Linux的应用软件生态圈。
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农民或贫或富,已经不单纯取决于传统的勤快和懒惰了,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丰富、准确、及时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由传统经验到科学量化、由粗放生产到精细农作、由分散封闭到有效获取,以及利用信息、由主观判断到科学决策的一系列转变,而且有利于将现有单项农业技术、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专家知识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实现精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生产过程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效益。
为打破垄断,提高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迫切需要建立的一种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业务模式(生态圈),基于本国Linux操作系统,通过协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数据库等)各个组成部分,共同为用户服务,可以尽可能满足用户所有层面的需求,营造符合农村信息化需求的、基于本国操作系统的软件生态圈。
相信随着“长风农村版PC”的推出和推广,必将对农村的信息化进程起到有力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