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这是权衡风险的“健康判断”
(刘映花) 作为有100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家电商,美泰克最终没有成为张瑞敏海外扩张的新落点。
昨天,记者获悉,在强劲对手的“夹击”下,海尔已经放弃了收购美泰克的计划。
海尔昨天给记者发来传真表示不能单方面对外发布信息。在美泰克的公司网站上,记者则看到美泰克发布公开信息称,已接到海尔和其合作伙伴——两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来信,证实海尔方面决定不再跟进美泰克并购事宜。
不过,行业专家对此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海尔此举正是中国企业衡量风险与机会之后的“健康判断”。
一直追踪美泰克竞购案的行业专家罗清启对记者表示,海尔此次退出是基于对风险的评估,与“被迫”的无奈相比,主动选择的意味更浓,对海尔未来的国际化战略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此之前,美泰克的品牌及分销网络曾经深深地吸引了张瑞敏这位海尔“舵手”、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的领军人物。
今年5月初,日益没落的美泰克接受了Ripplewood牵头的一个投资公司总价值11.3亿美元的收购请求。6月,海尔联合美国风险投资公司Bain Capital和Blackstone集团向美泰克提交了初步收购意向,报价为12.8亿美元。
然而,就在海尔对美泰克积极评估时,本周突然杀入“战局”的惠而浦提出高达13.5亿美元的报价。因为竞购而“水涨船高”的股价显示美泰克对更高竞价的需求,外界普遍认为海尔的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持其超过惠而浦。
在海尔退出之后,Ripplewood牵头的集团占据了有利的局面,现在它要做的就是等待惠而浦发出完整要约。
海尔的退出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家电企业海外扩张的道路绝不平坦。尽管在传统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企业绕过了专利壁垒,但仍面临核心技术“空心化”危机,资金问题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鲁桐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数量在增多,但是还称不上是一种趋势,并购难度仍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朱明春则表示,企业“走出去”是国家鼓励的方式,但是以什么样的节奏、面貌出现在海外市场,仍是存在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