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再裁千名生产线员工调整人力结构
王如晨 发自上海
而在裁员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华硕在台的招聘力度反而加大,该公司的目标是招聘近1000名研发与营销人员。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上海南汇厂的动工,华硕将经历一段制造资源全面整合的时期。
继5月31日传言裁员100余人后,华硕计算机公司(下称“华硕”)再次传出“瘦身”消息。
华硕发言人张伟明16日表示,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环境以及成本压力,华硕顺应产业转移,全面调整在台人力结构及在台产能,并表示,2006年年底以前,华硕台湾地区员工人数将缩减1000人。
裁1000,招1000
据记者了解,1000名被裁员工主要集中于生产线作业人群。而截至6月底,已有近500名作业人员收到被解雇的通知书。
目前,华硕在台员工近8000人,其中3000余人是生产线作业员,另外4000多人为营运总部的营销、研发、财务等相关员工。如果1000人的裁员目标完全实现,将意味着华硕在台生产人员将由原来占总数的近50%变成25%左右。
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此前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裁员主要针对正式员工,但是如果算上短期合同工人数,数字将会更大。
而在裁员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华硕在台的招聘力度反而加大,该公司的目标是招聘近1000名研发与营销人员。
华硕的裁员行动遭到部分被解雇员工的抗议。不过华硕方面表示,一切将依照劳动保障法规行事,而且,下半年将不排除另一波针对生产线员工的裁员行动。目前,华硕台北工厂正将部分笔记本生产线移向桃园工厂,而台北工厂空出的空间将由新老研发人员填充。
事实上,从实际的裁员行动来看,此次已是第二轮裁员。5月31日,华硕曾裁员100人,范围波及台湾地区的桃园、中坜与台北三座工厂。而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当时公开表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所作的决定。”
顺应制造“西移”
未来一年裁减1000名员工,同时招聘1000名员工,从进出的人才种类来看,华硕的动作正顺应了台湾地区西移制造业,从而打造全球创新、运营中心的大势。
事实上,华硕笔记本代工竞争对手仁宝、英业达去年已将产能全部迁到大陆。而今年3月,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广达电脑也关闭了台北林口最后一条生产线,将其转移到上海松江。相比之下,华硕速度明显滞后。
此前,赛迪顾问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咨询事业部经理杜文峦曾对记者表示,华硕转移速度之所以落后对手,主要与其兼营自有品牌与代工两项业务有关,这一经营模式使它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
不过,华硕并没有停止布局,去年以来,其速度明显加快。目前,该公司总投资约15亿美元(一期2500万美元)的上海南汇生产基地在操作近一年后,今年5月19日已正式动工。
这座总面积约3000亩的园区将在5年内全面建成。而华硕方面表示,首期300亩厂区最快可于2006年年中启动。
而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上海南汇厂的动工,华硕将经历一段制造资源全面整合的时期,而在台员工尤其是生产线员工也势必将进一步持续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