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楼主
顾雏军玩资本魔方 传外资欲3.5亿购科龙美菱
网友【老编】 2006-12-04 21:23:19 分享在【时代发展的印记】版块    1    1
顾雏军玩资本魔方 传外资欲3.5亿购科龙美菱
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

顾雏军何许人也?格林柯尔系掌门人。现持有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美菱这几个家电品牌,其冰箱产业市场份额约为20%。目前,顾雏军手中共拥有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和皖美菱B,以及在Hong Kong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和广东科龙等多家上市公司。而最近爆出麻烦的科龙电器正是格林柯尔系下的旗舰公司。

科龙危机使人们又想起了余音还未散去的“郎顾之争”,使人们终于开始相信郎咸平
《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指责并非耸人听闻,使当年在“郎顾之争”白热化时炮轰郎咸平的学者们站到了一个尴尬的立场上。年报离奇亏空、审计师辞任、证监会调查,格林柯尔系开始摇摇欲坠,顾雏军的产业帝国梦也许就此破灭。

科龙走近悬崖

记者高渊

眼下正值高温酷暑,许多地方空调、冰箱都卖到了脱销的程度,然而不少媒体称,顾雏军旗下科龙电器的空调和冰箱业务部分生产线已经停产。同时,Hong Kong联交所近日公布的资料显示,格林柯尔主席兼大股东顾雏军于6月27日减持了1000万股格林柯尔股份,明显是资金链出现问题,需要在市场上套现回笼资金。

今年4月,科龙电器正式公布了2004年年报。高达6000多万元的亏损与去年前三季度还盈利2亿多元的情况相差甚远。5月10日,科龙电器,由于违反证券法规遭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更进一步的打击是,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宣布不会续任科龙公司审计师,并对其2004年年报签署保留意见。

科龙的步步走近悬崖相当耐人寻味。而其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或许就是去年郎咸平发表的一篇名为《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演讲。此文归纳出顾雏军的7点运作手法,由此掀起一场令人瞩目的“郎顾之争”以及“国退民进”的大讨论。从那以后,顾雏军的目标越来越大,形象却越来越差,并最终演变为如今的泥潭深陷。

2001年,顾雏军入主科龙电器当年,科龙巨亏14亿多元。2002年,科龙在顾雏军的带领下扭亏为盈,实现1亿多元的净利润,次年更是实现2亿多元的净利润,顾雏军也由此赢得了“扭亏明星”的美誉,甚至当选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年度经济人物。

这样的扭亏手法,曾被专家斥为典型的报表制假行为。而郎咸平公开与顾雏军“叫板”时,更指出顾涉嫌挪用科龙资金收购其他3家内地公司,采用的是“借鸡生蛋”的手段。这些都已经不是公司经营透明不透明的问题,而是业绩造假和挪用资金的违法行为。

现在,证监会对科龙的调查尚未结束。但科龙的经营和资本腾挪的重重黑幕,显然是其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关键因素。在这个问题上,顾雏军怨不得郎咸平,因为郎只是那个说皇帝身上没穿新衣的“孩子”,让科龙走到目前境地的,不是郎咸平,而是顾雏军。

科龙危机让人再次关注上市公司的生存状态。在经历了创维老总遭调查、德隆系轰然倒塌这么多事情之后,上市公司如何以实际行动,重新赢得社会的真正尊敬与认同值得思考。

假如顾雏军停止收购扩张

袁友军

出生于195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的顾雏军,2001年一举成名。这一年,顾雏军以自己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收购了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又收购了美菱、亚星、襄轴3家上市公司,其总资产过100亿。联想到唐氏兄弟的德隆集团、史玉柱的巨人集团、牟其中的南德集团,我真为顾雏军捏把汗。

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于青春期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顾雏军的青春期在文革中度过,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后来有机会上了大学,于1989年下海经商。这一代人经营企业,有一个共性:充满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对毛泽东极其崇拜,把毛泽东的一些军事思想用到经营企业,如巨人集团、三株集团等;同时又是在困难环境中长大,对金钱财富有极大的欲望;儒家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推动着人们追求功名,当官发财,光宗耀祖。

英雄主义、家族主义、金钱主义激励着企业不断地迅猛扩张,而其消失之快也如流星。因为,这里的做企业仅仅成为一种手段,一种赚钱的手段、当官的手段、出名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归属。

如果顾雏军要走得更远,那么,在经过千辛万苦、已经拥有名利的情况下,必须转换价值观,以企业为本,以企业为目的,赋予企业以神圣的宗教般的终极目标,而不是手段。

如果完成了这个转换,那么,他就由一个资本运作家转变成为一个实业家,由一个投机者变成了企业经营者。假如顾雏军能停止扩张的步伐,至少10年停止收购,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企业,那么,他将有可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帝国。

产业整合从代工到反收购?

周一

2001年收购科龙电器后不久,顾雏军即分别以科龙电器和他私人控股的广东格林柯尔为平台,展开了对齐洛瓦、吉林吉诺尔冰箱厂、上海上菱电器的两条冰箱生产线、远东阿里斯顿全部生产线、杭州西泠集团及美菱电器、南京伯乐等制冷企业的大规模收购,并同期投建了科龙南昌工业园及扬州科龙生产基地,后两项的总投资高达5.1亿美元。美菱收购完成后,顾雏军才如释重负地对外宣称其制冷帝国计划:通过收购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冰箱企业。顾直言在其收购生涯中压力最大、最耗心力的,是对美菱的收购,“假如美菱收购不成,因为规模不够,前面的所有收购将满盘皆输。”

如此,格林柯尔旗下的冰箱产业以年产能1300万台迅速攀升至世界第一位。但是顾雏军可能并没有将所谓“整合”的重心放在国内。从科龙电器年报数据中可以略窥一二:2003年其外销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上升146.4%,而2004年海外市场营收高达34.48亿人民币,全部来自于代工,比去年同期增长近90%。而同期国内市场营收约49.87亿,增幅仅为15.22%。同样,美菱电器2004年年报也显示,冰箱销量较上一年增长20.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3.2%。尽管这些数据的真实性目前被质疑,但不论真假都可看出顾氏有意将科龙增长重心置于海外的架构。

顾雏军多次对外阐述其产业整合几大手段:扩张产能、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品牌大面积转向低端。在海外策略上,顾雏军明确宣布在海外不做品牌,目的是“不与代工客户形成竞争冲突”。他曾说:“科龙正同世界最大制冷企业美泰克、GE、伊莱克斯、惠尔浦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而不是强推自有品牌。”

代工应该并非顾氏的终点站。综合种种推测,我们能大致勾勒出顾雏军的产业梦路径,那就是先构建家电企业的代工能力,并凭借代工积累最终完成“对国际品牌的反收购”。从台湾“代工王”走过的路也许可以得到一点启发,明基6月宣布收购Siemens手机业务,这是典型的从代工到反收购的路径。

顾雏军的这条思路能行得通吗?颐合财经副总裁王吉舟认为“这步棋必然要由中国企业下,否则被外资全盘收购后,中国生产的业只能完全沦为全球加工厂。”“几年后当顾雏军加速整合、牢据中国制冷产业一半江山时,顾氏帝国将有望重新划分全球冰箱产业格局”。

但是,制造企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同业竞争延伸到了各产业环节间竞争,对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来讲关键是如何把产能优势转变为制定行业标准的话语权。东方高圣分析师冀书鹏认为,顾雏军的思维可能停留在“大工厂”时代,更准确地说是“出货量”经济,彼时产业主要特征是产业话语权掌握在制造环节。但随着产品同质化和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业界常态,企业单纯通过出货量赢得行业定价权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顾雏军怎样玩转资本魔方

郎咸平在《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中大量分析了顾氏的财务手法。他认为,顾雏军收购科龙电器前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差异,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完全是人为调控所致。通常的做法是:它在上市公司的“费用”上做文章——反客为主后,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报出利好财务报表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留出腾挪空间。只此一招,就可以“洗去”未来年份的大块费用负担,轻装上阵,出来一份干干净净报表,“赢利”就变得容易多了。

实际上当年多数分析师都对科龙电器扭亏事实持谨慎态度。这种在收购前后有明确利润意图的调整手法,在格林柯尔系后来收购美菱电器、亚星客车和襄阳轴承等3家上市公司中都有体现。

2000年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Hong Kong创业板上市,前两年毛利润率高达80%,格林柯尔随即大受投资人追捧。这一年顾雏军顺势从Hong Kong资本市场套现2.48亿港元,并在9月份将中国内地最具影响的家电企业之一科龙集团收入囊中。

假如顾的收购链条只是停留在制冷产业这个单一轨道的话,目前的情形也许会有所不同,但恰恰在冰箱整合尚进行于中途时,顾便迫不及待地一脚踏入了汽车业。2003年,他私人控股的扬州格林柯尔以第一大股东身份昂然进入亚星集团。在收购亚星仅4个月后,顾雏军又闪电收购了ST襄轴,半年后又连番整体收购法国著名的汽车管件工厂盖兹国际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雷莱德。

科尔尼资深分析师孙健认为,顾雏军对汽车产业的投资比其他“外行造车”清醒,但是,格林柯尔的汽车收购战线涉及客车整车、零部件及整车设计等,跨度很大,似乎欠缺整体性考虑,具体方向尚不明确,需要一些后续收购逐步完善其思路。“目前看起来格林柯尔的汽车产业布局,还只是个序曲。”

如此看来,要完成顾雏军对汽车产业的战略梦想,他还得不断买进,欲罢不能。但是哪儿来那么多钱来支撑?

如果说顾通过减持Hong Kong格林柯尔套现,用Hong Kong格林柯尔以预付款形式向顾雏军控制的天津格林柯尔转移资金和所获Hong Kong格林柯尔股息,可以冲抵科龙电器和美菱电器的收购耗资,但此后顾氏投向汽车产业的数亿资金从何而来(亚星和襄阳斥资约5亿元,两家欧洲汽车公司投资不详)?外界既无公开线索,顾雏军对此亦从来都语焉不详。

2005年4月传出消息,广东、安徽、江苏、湖北4省证监局联合对格林柯尔是否违规挪用其控股上市公司资金事件展开调查。

“答案究竟是什么,只有等证监会最后揭开盖子。”据证监会透露,证监会调查已经结束,但究竟该如何定性,证监会方面还并无统一意见。

最新消息:外资欲购科龙美菱

“已有外资表示欲出价3.5亿美元吞下科龙、美菱股份。”一位接近科龙电器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假如消息属实,对目前正处在风口浪尖的顾雏军和格林柯尔来说,是诱惑还是释放?对中国家电业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分析人士认为,在科龙身处“旋涡”之时,外资企业适时伸出橄榄枝,透露出两种信息:一是试图通过“迂回”策略切入中国家电市场,瓜分中国家电业的市场份额;二是对科龙多年积累的品牌、渠道、技术等资源较为看好。
meiguo.com 发布人签名/座右铭这家伙浪费了“黄金广告位”,啥也没签!
大家都在看
回复/评论列表
默认   热门   正序   倒序
meiguo.com 创始人

emotion

1   2006-12-04 21:23:19  回复

回复/评论:顾雏军玩资本魔方 传外资欲3.5亿购科龙美菱

暂无用户组 升级
退出
等级:0级
美果:
美过
精华推荐
  1. 川普总统的态度突变,暗示乌克兰应该反击俄罗斯本土?
  2. 川普总统“访华表态”继续反复
  3. SpaceX的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了
  4. 先交押金!美国重启了“签证保证金”试点计划
  5. 加州州长竟然模仿川普总统的风格发帖,粉丝数和支持率“都涨了”!
  6. 马斯克“xAI”起诉前工程师“泄露机密”
  7. 房子属于你,但你得付费受他们管着!关于美国HOA
  8. YouTube“反诈频道”助力警方,破获6500万美元诈骗案!
  9. 美国“真放宽”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政策?
  10.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盘查,中方大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11. 敌友即友?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图谋合伙收购OpenAI?
  12. ICE抓捕的非法移民中,中国人数量激增?
  13. 不输常春藤!盘点学费低、薪资高的25所美国公立大学
  14. 中国留学生在入境美国时遭遇驱逐,禁止五年内再入境!
  15. 白宫开通了TikTok 账号,传播政策信息!
  16. 植物油更健康?动物油脂摄入或将加速肿瘤生长
  17. 麻省理工学院发布AI学习平台“MIT Learn”
  18. 中国🇨🇳开始质疑英伟达芯片“存后门”
  19. 持中国大陆护照在申请美国签证的注意事项更新(2025年8月版本)
  20. 美国年轻人的“中国观”悄然转变
  21. 疯狂打压华人精英,勒令华人CEO辞职… 川普政府的致命错误?
  22. 相差3米!星舰试飞“精准溅落”展现技术突破
  23. 选择西雅图、圣地亚哥还是洛杉矶?全面对比“三城生活”
  24. 工作日没空?周末集中运动同样有益健康!
  25. 川普家族竟然靠它狂揽45亿美金!操盘手是赵长鹏?
  26. 苹果投资了6000亿美元,加速“美国制造”计划!
  27. 川普政府的对华政策突然改变了?
  28. 香港永居 vs 美国国籍:身份选择背后的生活考量
  29. 为激励员工,OpenAI打算豪掷96亿美元!
  30. 美国华裔二代坦言:中国发展现状,让父辈移民后悔了!
  31. 2025年度的美国公立高中排名发布,咱只关注前三!
  32. 华人留学生“索赔1亿美元控诉”大学期间的农药伤害
  33. 蔡文胜的2025大动作之五,香港投资版图在持续扩张!
  34. 华人科学家身陷“杀猪盘”,短短数月就被掏光250万美元积蓄!
  35. 休斯顿机场“小黑屋内的铝箔纸”:中国留学生遭遇遣返的36小时煎熬
  36. 全美房地产市场在趋向中性,区域分化明显!

美国动态 美果搜索

Your IP: 216.73.216.105, 2025-09-06 22:23:53

Processed in 0.50214 second(s)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已有0次打赏
(1) 分享
分享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