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清
尽管存在着取证困难等问题,但不管法院最终判决赢方是谁,AMD都不会是事实上的输家。”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反垄断法专家朱恒鹏如是说。
6月27日,AMD在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对Intel提起反托拉斯诉讼案。这份长达
48页的诉状部分公开的信息中详细地列举和解释了“Intel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逼迫客户不与AMD交易,以维持其在x86 微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地位”。诉状列举了分布在世界三大洲、多达38家受到Intel7种“非法威逼”的公司,包括大型计算机制造商、小型系统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 其中不乏声名显赫的公司,如惠普、Sony、东芝、NEC、宏与富士通等。
6月28日,AMD在大中华地区召开了紧急媒体见面会,AMD授权发言人——AMD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妩蓉接受采访时说,“诉讼的核心目的是希望能够制止Intel通过非法的、不正当的手段来垄断这个行业。”王妩蓉认为,“这种垄断导致了客户、消费者,AMD自身受到不正当的对待和利益的损害。AMD不接受和解。”
同日,Intel亚太新闻发言人Laura Ander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AMD事实上是采用起诉的方法来批评Intel在市场上的成功,起诉书中充满了猜测和不是事实的依据。”6月29日,Intel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对此发表了意见,“我们始终遵循积极、公平地进行商业竞争的原则,并由此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最佳价值。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改变。我们坚决反对AMD提出的指控。同时,我们坚信,本次诉讼将与以往一样得到圆满解决。”
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郭海涛认为,官司最终将不会是“全输”或者“全赢”的结果。但无论结果如何,整个产业链都将有微妙的变化。
积怨已久,AMD带头“挑”Intel
AMD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们准备了很长的时间”。王妩蓉说。
在其提交的长达48页的诉状里,AMD列举了六大Intel的“罪状”。
王妩蓉认为,在OEM厂商领域和在经销商领域,AMD都受到了Intel“排他性”的竞争。王妩蓉认为,Intel在与厂家的合作中附加了很多不公平的条件,把AMD排除在公平竞争的机会之外。“Intel和OEM厂商合作开始时加入强制性条件,合作必须是排他性的,100%和他合作。其次,Intel给的回扣和奖励机制附加非常不公正的、歧视性的先决条件。这些先决条件最明显的是:①要获得这些奖励和返款,定购量必须达到多少,否则得不到这些返款和奖励。如果定购量达到一定的数额以后,一定会把其他厂商排除在外。②定购的价格高低与是否和AMD合作挂钩。③合作时答应所有Intel提出的条款,往后与AMD有往来,以往的奖励和返款都可能被停止支付。
AMD说,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二章,克莱顿法第四章和第十六章,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商业和职业道德守则, 公司决定针对Intel提起反垄断诉讼。
AMD与Intel积怨已久。在处理器市场上,Intel一直居于垄断的地位。这两年,AMD加足马力,不断发布更强性能的产品,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根据IDC的数据,2003年AMD在PC处理器市场份额为7.9%,2004年末升为9.1%。虽然一时半会儿难以超越Intel,但其咄咄逼人的气势已经让Intel感到了压力。根据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 Research 的数据,在2004年第四季度,AMD的x86处理器达到16.6%,为两年来的最高点。Intel则从83.7%下降到82.2%。今年第一季度,AMD市场份额增至16.9%,Intel则降至81.7%。
这次指控的主要依据来自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JFTC)最近发布的、对Intel在日本的商业实践的调查报告。在AMD 48页的指控文件中,有几个地方引用了JFTC的调查结果。去年,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JFTC)启动了对Intel的反垄断调查。今年3月,JFTC发布了这份调查报告称,Intel在日本微处理器市场滥用其垄断实力,排斥公平和公开的竞争。
AMD称,日本是其遭受排挤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年前市场份额比较高,这几年急剧下滑。AMD认为其原因不是因为产品、技术,而是因为众多OEM厂商不得不接受Intel强加给他们的排他性条款,不从AMD订购新的产品。
AMD日本公司的一位女发言人Mari Hayashi说:“JFTC的结论是诉讼的诱因之一。”
“取证”困难,扳倒Intel不易
“也许道理在AMD这边,但要告赢Intel却不容易。”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反垄断法专家朱恒鹏说,“垄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法院做出
裁决并不容易。朱恒鹏认为,单纯的差别定价、市场补贴等,不构成垄断行为。AMD诉状中提到的“排他性”条款,却面临着取证困难的问题。
根据AMD的说法,AMD的诉讼书中列举的大量细节是来自于客户、厂商沟通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在与我们抱怨、交流的过程中留下的第一手材料。”
AMD在指控中称,美国加州圣何塞制造高端服务器的Supermicro公司非常担心Intel发现它在开发基于Opteron的服务器,因此把开发小组秘密地转移到位于其主要制造设施后面的一栋楼中。最终发布这款服务器的时候,Supermicro仅向60个客户销售这款产品,而且该产品的宣传手册上标有“秘密和机密”字样,其上并未提到Supermicro的名字。
6月28日在Supermicro公司的网站上进行搜索后,确实未找到任何基于Opteron的产品的信息。
AMD还在指控中提到了被惠普公司收购的康柏计算机公司。AMD称,Intel为了报复康柏与AMD的业务合作,拒绝发送应交付给康柏的服务器芯片。结果,当时的康柏首席执行官Michael Capellas告诉AMD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康柏不得不停止购买AMD的芯片,说枪口顶在了他的脑门上。
Capellas并不是惟一一位因与AMD有业务联系而受到Intel威胁的高层管理人员。
据AMD提供的资料,2003年9月,前Intel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拜访了宏公司。贝瑞特威胁称,如果宏公开支持AMD Athlon64的发布,会有“严重后果”。这与Intel莫名其妙地拖延支付它欠Acer的1500万到2000万美元的市场开发资金同时发生。结果,宏决定不参加Athlon64的发布活动,并推迟了基于Athlon64的PC的发布时间。
“要请这些OEM厂家的大人物出庭作证比较困难。Intel是大公司,对法律的条文熟知,在合同协议中找到违法的条文不容易。” 朱恒鹏说。
但朱恒鹏认为,AMD做出这么大举动,其律师的举动也绝对不是“赌”的行为,应该比较清楚将会得到什么。
AMD发言人称,法院如何进行证据的收集,包括哪些人出庭作证,这些AMD不方便代表法庭做细节的评论。“我们肯定胜诉。AMD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Intel不合法。” 王妩蓉说。根据AMD法律专家对美国诉讼过程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做出的估计,明年年底法院将做出判决。
“我们不打算和Intel在庭外做任何的和解。” 王妩蓉说。
“官司效应” ,谁是最后的赢家?
AMD称,在进行诉讼的过程中,AMD与主要客户进行了沟通交流。“我相信我们所有的客户从内心深处对AMD
这个诉讼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深受其害。”
诉讼宣布后,戴尔的发言人Mike Maher说,“我们对另外两家公司的诉讼,或者说我们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予评论。” AMD认为戴尔对Intel和AMD两家的诉讼保持中立的立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态。
来自AMD的资料显示, 2004年戴尔的运营利润9%,惠普1%,IBM是-1%,而Intel的利润高达41%,远远大于Microsoft的25%。“Intel已成为IT行业最暴利的一个企业。
OEM厂家们其实也在有意识地“扶持”AMD以对抗Intel。去年,某国内PC公司在其PC采用了AMD的处理器时,该公司高层就曾表示,希望能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AMD争取了一些新的客户如方佳、中科梦兰、神舟等,国外,惠普推出了一系列基于AMD炫龙64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但AMD也失去了一些客户如厦新。
“这场诉讼对AMD将是正面的影响,舆论的作用将对其品牌有提升作用。对OEM厂家也是好事。OEM厂家也有更多的筹码去跟Intel讨价还价。”计世咨讯分析师郭海涛说,但要希望通过一场官司改变CPU的格局,是不可能的。“也许Intel将会在竞争中‘改变一下姿势’来保持其竞争的优势。”
朱恒鹏认为,在这场官司中,AMD将得到了上千万广告费难以达到的舆论和传播效果。“它不会是输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链接一] Intel的态度
针对AMD的诉讼,Intel公司总裁欧德宁说:“Intel一贯尊重公司业务经营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我们始终遵循积极、公平地进行商业竞
争的原则,并由此努力为消费者创造最佳价值。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改变。”
他还说:“过去Intel也曾经被卷入其他类似的反垄断诉讼,碰到了类似的争议问题,但那些问题最终都以令我们满意的方式获得了解决。我们坚决反对AMD提出的指控。同时,我们坚信,本次诉讼将与以往一样得到圆满解决。”
Intel的一位发言人对AMD的指控也予以否认,他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一直信奉公平竞争的原则,同时我们也相信消费者将从市场的公平竞争中获益。AMD再次精心挑选了一些所谓的证据,希望在法庭上证明我们的成功源于垄断。但事实上,AMD的这些证据仅仅是该公司失败的借口,很多内容纯属推测。”
[链接二] Intel与AMD的恩怨情仇
1968年,Intel公司由Bob Noyce和Gordon Moore创建成立。
1969年,AMD公司由Jerry Sanders创建成立。
1982年 应IBM的要求,Intel 与 AMD 签署技术交换协议,使AMD成为IBM的第二家供应商,这使得AMD有机会接触Intel的第二代286芯片技术。
1984年,Intel寻求独自发展三代386芯片,AMD称Intel企图形成PC芯片垄断。
1987年,AMD起诉Intel,寻求解决386争端。
1991年,AMD在北加州起诉Intel采用非法手段确保其垄断地位。
1992年,美国法院判定Intel向AMD支付1000万美元,并授权AMD在其386处理器中免费使用Intel专利。
1995年,AMD与Intel就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协议,使AMD同样拥有了x86芯片设计的专利。
2000年,AMD向欧盟起诉Intel不正当竞争。欧盟随即展开调查,去年欧盟称已经搜集了更多证据,调查接近尾声。欧盟委员会的官员称,Intel在欧洲同样使用了回扣手段,目前欧盟正在调查这一行为是否违法。
2004年,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搜查了Intel在日办公机构。
2005年3月,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裁定Intel公司在微处理器芯片销售中运用不当手段,违反了日本反垄断法,该委员会责令Intel公司停止其不正当行为。
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透露,Intel公司曾向大量日本PC生产商承诺,如果他们削减或限制从诸如AMD公司和Transmeta等竞争对手那里购买处理器,Intel将给予回扣。该委员会表示,这种行为极大地抑制了业内的良性竞争。据市场调研公司IDC估计,在日本,Intel微处理器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78%增长到2004年的90%;而同期,AMD的市场份额从18%跌落到8%。
2005年6月27日,AMD在美国特拉华州提起针对Intel的反垄断诉讼。
[链接三]AMD起诉Intel六大“罪状”
强迫主要的客户如戴尔、Sony、东芝、 Gateway 和日立与其建立排他性交易关系,以排除AMD为条件换取直接的现金付款、歧视性的定价或促销补助;
◆ 强迫其他主要的客户如NEC、 Acer, 和Fujitsu与其订立部分排他的协议,以客户同意严格限制甚至完全放弃向AMD购货为条件,给回扣、补贴和市场开发费 ;
◆ 确立一套歧视性、追溯性的鼓励机制,规定了很高的购买量才能启动该鼓励机制,以实现其剥夺客户从AMD自由购买大量处理器的目的;
◆ 对主要的零售商(如Best Buy 和 Circuit City)建立并实施一套定额制度,要求他们在存货上压倒或排除AMD,只积存基于Intel处理器的计算机。
◆ 强迫个人电脑制造商和技术合伙人抵制AMD的产品发布和促销活动;
◆ 滥用其市场优势,把对AMD不利、意图挫败AMD的技术标准和产品强加于半导体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