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Huawei3Com最后花落谁家,但Huawei与3Com之间为了争夺控股权似乎已经产生裂痕,把彼此的股份双双卖掉是否是最佳的选择?难道除了转让给第三方,两个公司之间已经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今年年初,Huawei3Com内部就已经开始准备自有新品牌,数据通信产品新品牌已经确定为‘h3c’来取代属于Huawei的‘Quidway’。”接近Huawei3Com的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
《财经时报》记者近日了解到,Huawei与3Com在年初就已经开始出现裂痕。这位知情者称,当时消息是,Huawei决定在2006年10月Huawei3Com成立三周年之前,向3Com出售其持有的全部49%股份。3Com将全资拥有Huawei3Com,对于Huawei数据通信部门日前询问关于合资公司技术细节的问题,Huawei3Com内部同时已经规定不准透露。
不过原本按照计划有条不紊进行计划不知为何于近日突然传出变化。新近传出消息称,Huawei和3Com拟向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厂商Juniper出售Huawei3Com,正在谈判,初步报价大约为17亿美元,该计划最快估计下半年宣布。
对此,Huawei内部相关人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知情。Huawei新闻发言人傅军对外的官方回应是,“我从来没听到过类似这样的消息,所以不便进行任何评论,”而且他补充称,“Huawei3Com的发展情况、成长速度等都是令人满意的,并且我们与3Com的合作也很愉快。”
“如果此消息属实,那么说明这个合资公司合作不是很成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分析师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称。
控股难题
相识容易相处难,人如此企业亦然,尤其是两个有个性的公司在一起合作。
Huawei3Com成立之初,由于Huawei要解决与思科的知识产权问题,两家公司还能相安而处。而随着Huawei与思科在2004年7月以和解告终知识产权官司,Huawei3Com的问题则来了。
先是Huawei3Com的亏损问题。虽然,在3Com公司宣布的2006财年3季度财报中称,整个2005年Huawei3Com实现销售收入4.34亿美元,净收入1600万美元。但在2004年销售收入却为2.62亿美元,而且全年净亏损1500万美元。同时有相关数据显示,从2003年11月17日至2005年9月30日,Huawei3Com累计销售收入5.66亿美元,累计毛利润2.31亿美元(毛利率40.8%),累计净亏损逾5000万美元。
对于此亏损,Huawei相关人员暗示,3Com方面通过无形资产费用分摊,故意把Huawei3Com做成亏损。不过有业内专业人士称,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导致Huawei3Com持续亏损的唯一可能是销售市场费用过高,责任应归咎于之前全面掌控Huawei3Com运营大权的Huawei。
在Huawei3Com亏损问题发生的同时,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的股权问题逐渐产生摩擦。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初,两家公司约定3Com拥有至多2800万美元收购额外2%股权的权利,这为3Com最终控股Huawei3Com打下了伏笔。
而显然,合资公司谁做主导者则影响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走向。
据悉,去年4月13日3Com就曾通知Huawei技术公司,有意收购合资公司Huawei持有的部分股权。而在去年7月,Huawei也对外证实,正就其拥有Huawei3Com2%的股权与3Com公司进行谈判,这被看作是两家公司对于Huawei3Com主导权、控制权以及话语权的争夺。
外界当时一直认为Huawei对2%的股权无意放弃。去年11月,3Com公司最终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Huawei3Com股权;收购完成后,3Com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权。按照这个价格,双方对Huawei3Com的估价约为14亿美元。
虽然Huawei与3Com分别对外澄清这2%的股权是早就定好的,不过随着公司的运营,谁也不愿意放弃控股权这个香馍馍,轻易放弃可控股2%的权利,失去对Huawei3Com的控制,影响今后在市场中的利益。
分道扬镳之后?
种种迹象显示,Huawei与3Com已经开始貌合神离,各打各的算盘。
今年1月11日,曾力助Huawei对抗思科并促成Huawei3Com合资公司的布鲁斯·克拉夫林突然宣布“退休”,而联系Huawei与3Com的不睦,布鲁斯·克拉夫的下台无不隐含着Huawei与3Com分手之日的日渐来临。
3Com还重申了,在截止到2007年2月的财年季度的盈利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在扣除重组和摊销费用之前打破不赔不赚的模式,实现盈利。而其要实现赢利最大的问题在于,谁掌握Huawei3Com合资公司的经营。
“如果Juniper真的成功收购Huawei3Com,那么全球电信市场可能进入新霸主时代。”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资深电信分析师郭海涛对《财经时报》分析称。他介绍,Juniper的优势主要是高端,低端市场没有什么竞争力,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但因为思科有全线产品,因此无法与其竞争。
不过在收购Huawei3Com之后,则无疑可以补充中低端产品线,并且增加在中国市场的实力,与思科进行竞争。
同时有分析者进一步称如果此并购达成对思科的影响最大,会形成第二(Juniper)与第三(Huawei或3Com)联手,国际市场上将产生Juniper与思科全面竞争;在国内市场则形成Juniper、思科、Huawei、ZTE混战的格局。该分析师同时认为,“搞不好3Com会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对此说法,郭海涛并不认为3Com将退出中国市场,让他不明白的是搞不清Huawei出售合资公司股权的原因何在?他认为Huawei目前除了因为3G迟迟不上带来的压力之外,其他方面好像没有什么压力。他认为,对这两家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罗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