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 刘晶 罗翠钦
在日前举办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一句“中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让人觉得3G呼之欲出,也引发了媒体针对3G牌照发放问题的新一轮竞猜。
然而,在记者近期采访的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对于3G的关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牌照的发放上。“3G发牌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一位专家称,“‘务实推进’意味着要通盘考虑技术与设备成熟度、赢利模式、产业链协调发展、竞争格局优化以及知识产权博弈等一系列更深层的问题。”
技术条件已经具备
上马3G,最先考虑的就是技术和设备的成熟度及性价比。
“3G的底层技术不用担心,”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从技术上讲,目前中国启动3G的条件的确已经具备。”
张平是北邮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国最早进行3G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了3G三大主流标准的成熟度。其中,WCDMA将向HSDPA演进。“目前已有运营商考虑如何跳过WCDMA,直接发展到宽带高速,但这种方案在成熟性上还有距离。”张平说。而由CDMA2000 1X向1X EV-DO的演进已经比较成熟。
对3G技术和设备成熟度的关注似乎更多地转向了TD-SCDMA。
张平认为,TD-SCDMA本身起步晚,相对于其他两种3G标准而言成熟度较差。但“TD-SCDMA商用网在理论上可以单独组网,实验上也能达到组网的要求,且频段的利用率高。”
南京邮电大学张顺颐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在三种制式中,TD-SCDMA的研发最晚,只限于中国,投入也相对较少,商用的道路应该比另外两种制式困难。但没有商用案例并不是TD-SCDMA发展的“致命伤”,任何一项技术都有“首发”的过程。
而在价格上,TD-SCDMA系统设备被认为具有明显的优势。3G系统的投资主要在基站。张平称,与其他两种3G技术标准相比,TD-SCDMA射频功放价格要低,TD-SCDMA基站的价格大约比WCDMA基站价格低1/3。
张平说:“TD-SCDMA在系统、终端、芯片等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以往用户比较关心的手机电池。但“成熟的终端还需要成熟的网络支撑,按照2G及WCDMA的发展经验,只有等商用网络建好,才能验证终端的成熟度,TD-SCDMA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
赢利模式尚需摸索
技术优势未必能够换来市场盛势,特别是对于3G。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全球目前启动3G的运营商中,还没有一家因为3G业务而赢利。
3G在中国的发展也将面临同样的考验。“真正的竞争在于如何提供差异化的应用。”张平认为。想办法吸引高端用户群,拉动APRU值的提升,是运营商在发展3G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构成不难看出,当前,大部分运营商的收入依然集中在话音业务上。尽管人们对数据通信业务寄予厚望,但目前主导数据业务收入还是SMS,相形之下,移动终端视频应用的质量和价格都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3G的亮点在于融合业务,”电信研究院的专家告诉记者,“而中国运营商对于业务模式、资费、终端的配合、内容的提供等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得还不够。”
这种观点得到了厂商的认同。杰尔系统公司中国区副总裁John Cummins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明了自己对3G业务发展方向的看法:“新服务将包括实时音频和视频流、立体声音乐下载、个性化彩铃下载、互动游戏等,甚至包括广播电视功能。”
“对高端用户,3G将提供包括手机电视、手机上网、笔记本电脑内置无线上网卡、定位服务以及面向行业的多种应用,”Qualcomm 大中华区董事长汪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比如手机Email,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回复,而且还可以打开附件,这是2G无法提供的服务。” 然而,让人更为担心的是中国运营商在3G运营模式方面的准备不够充分。
某运营商的高管曾经和《中国电子报》记者算过这样一笔账:在中国建设一张全国性网络的投资不亚于一个“三峡工程”,要实现全国的覆盖,建设单一网络大约需要200亿美元的投资。“这么大的投入,如果靠自身的经营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对电信业的发展将非常不利。”
在资费模式上,一些电信研究院的专家也担心,如果移动通信的资费也采用类似于ADSL的简单的包月制,那么,整个移动通信网络将不堪重负,甚至会破坏运营商以前良好的运营模式。
带动产业链协调发展
比运营商赢利更重要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与1G、2G时代不同,目前,国内厂商在3G方面已独立开发出全套设备,甚至在TD-SCDMA领域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这一产业链不仅包括系统、芯片和终端厂商,还包括软件、测试设备等方面的厂商。
特别是TD-SCDMA,目前,TD-SCDMA产业联盟的成员已经形成了系统、芯片、终端、软件、测试仪器仪表和测试环境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TD-SCDMA产业化正在加速。
“目前,我们的芯片和解决方案无论是可靠性、稳定性、可承载业务能力还是大批量供货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可供商用的能力。”展讯通信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陈大同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将聚焦在3G业务的研究和承载上,推向市场的将是带有鲜明3G特色的手机。”
重邮信科副总经理郑建宏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我们正在筹建TD-SCDMA移动终端产业园区,准备将园区建成以3G手机为核心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在测试方面,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杨万东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我们向上游主要支持TI,然后与大唐、普天、ZTE等进行横向合作,保证网络和软件的顺利实施。”据悉,该公司在2005年上半年已针对网络可互操作性进行了测试,下半年的测试重点针对应用及应用之间的互操作和网络应用。
在设备制造方面,国内外厂商更是跃跃欲试,而且,他们对TD-SCDMA更是给予了空前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