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悦发自北京
“中国手机市场能够培育出强大的国际性本土品牌。”
虽然中国生产的手机目前进入了一个发展中的低谷,并一直为悲观论调所笼罩。但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却始终认为,中国生产的手机依然存在再度崛起的机会,即便是在中国生产的手机整体市
场份额创下34%的新低时,他的观点也没有丝毫改变。
支撑刘志军观点的是,去年一年时间,联想移动上升为国内市场排名第四的手机厂商(根据赛诺11月份月报),但除此之外,刘志军还认为,国内手机厂商还有三大优势可借此逆市上升。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采访了刘志军。
开放的技术平台、人才和失败的经验磨炼
2002年,联想移动在厦门的全体员工收看了世界杯的第一场球赛,是法国队和一个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球队对阵,当时没人看好那支球队,都认为作为上届冠军的法国队肯定会赢。但比赛结果却出人意料:0比1,法国队惨败。
刘志军说:“球队之间的比赛就像全球或者国内手机市场上的企业竞争。”日益开放的产业技术环境正在给中国生产的手机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越来越多的厂商能够更好地介入这个行业。Samsung 、LG等日韩厂商能够在20年中迅速崛起、并在国际市场与Nokia、Motorola 等老牌巨头抗衡,正是得益于日益开放的技术平台。
“2005年的变化正在为中国生产的手机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刘志军告诉记者,包括国内外厂商之间的并购、联合,上游软硬件厂商的整合,加上手机软件核心技术也在从操作系统向软件平台过渡、内容资源在产业链里的地位日渐提升,“产业链中的每一次变化都会造就一批新兴势力。”
刘志军看好中国生产的手机的第二个原因是人才优势。多年来,无论行业巨头还是新兴厂商都在瞄准这个市场。在行业发展日趋成熟的同时,国内积累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加之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得本土企业在竞争中更是占据优势。而中国生产的厂商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和文化认知也加强了这样的本土优势。
同时,国内企业经历困境时积累的经验,也是未来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商逆市上升的一大原因。此前,中国生产的手机遭遇的库存危机、资源透支导致资金链危机等,从根源上说都是由于管理能力欠缺,困境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国生产的手机经历过成败磨砺,正在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和中国市场环境的管理模式。在行业技术、产品成熟度越来越高,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趋于合理的手机市场,国内外厂商最终将在同等条件下竞争,而管理能力必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就像法国队被击败一样。竞争是企业优势的相对比较,而这种相对优势也是动态的。没有永远的优势或劣势,企业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够高效而动态地构建自己的竞争力。”刘志军说。
重新崛起四要素
虽然前景向好,但如何从困境中突围,刘志军为中国生产的手机崛起总结了四个要素:成熟的心态、打造核心竞争力、把握市场需求以及创新商业模式。
其实,中国手机市场一直被轮流占据,过去5年,进入市场前五名的国内外手机厂商超过20家,而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的例子也屡见不鲜,但这种情况并非中国生产的厂商的“专利”。刘志军认为,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一些厂商今天面临的困境,其“病根”往往在他最风光的时候就已落下。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优势积累才是关键。
刘志军一直强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对于联想移动而言,一方面是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基础,以构建更高的竞争壁垒形成区隔。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应对未来手机市场利润的日益趋薄。
国内手机行业有一个怪圈,在哪里辉煌,基本就在哪里跌倒。当年的折叠黑白手机造就了一批“明星”厂商,但2003年的彩屏大潮却让这些成功者背上了沉重的库存包袱;30万像素拍照手机让一些厂商尝到了甜头,然而,接踵而至的百万像素和音乐手机大潮又让不少厂商手足无措。
“今年‘五一’,百万像素手机还在热卖,但到7月份,音乐手机迅速成为市场第一卖点。这种现象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明显。”刘志军认为,要避免这种风险,就要求厂商具备出色的战略管理和执行能力,包括预测和分析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把握时机全面出击。今年联想移动的逆势而上,很大程度上与其从2004年第三季度开始的战略性产品结构调整,以及随后的产品系列化运作紧密相关。
机会永远来自市场需求,刘志军认为,“黑手机的危害性不必多说,但也证明了一个巨大市场空间的存在,那些价格低廉、但功能创新的手机在三级以下市场具有很大活力。另外,明年还有一个热点将会是普通手机智能化,而智能手机则向更新、更复杂的数据应用领域发展。”
另外,营销也是让中国手机厂商倍感困惑的怪圈。在产品价格日渐低廉、利润趋薄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面临“营销难以制胜”的尴尬。
“要打破营销怪圈,更重要的是创新,尤其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刘志军所说的这种创新,最显著的体现就是跨行业的强强联合。在音乐手机大战中,联想手机先后与光线传媒、滚石等传统行业巨头携手,打造出一幕幕娱乐营销,这恰恰是其音乐手机迅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
2002年,联想移动进军手机行业时曾被人说成是“不懂得玩转手机”,因为它们一不请代言人、二不大做广告。但时间证明联想移动的做法正是有效规避风险的先见之明,而这恰恰得益于手机业务继承了联想集团20年IT业内摸爬滚打累积下来的管理经验和企业文化。“这些问题随着企业管理能力的成熟,都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