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砾瑟
2005岁末临近,一个新出现的事物把手机支付的研究推向一个高潮。它就是手机音乐,俗称“彩铃”或“炫铃”。小小的手机彩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
原来,彩铃在把互联网10年来的版权痼疾尽展无遗的同时,亦有希望一举终结传统
互联网音乐的非正版之旅。
与传统的物质商品一样,以光盘、mp3、U盘等互联网终端为载体的传统网络音乐,消费者能够同时买到它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由于数字产品病毒式扩散的特点,一人获之,众人皆可免费享受音乐大餐。然而,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手机音乐出现后,免费大餐就没有了。
与传统网络音乐不同的是,用户能够把互联网音乐下载到手机上随时拿出来欣赏;网站提供音乐,电信运营商通过手机收费。消费者每次只能从运营商那里买到使用权,而没有支付费用的任何一部手机要播放它也只能再次付费购买使用权。很多业界专家认为:网站与移动运营商的两相结合,是封堵非正版音乐下载的巧妙做法。
所以,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就是彩铃的“杀手锏”。
日前,在北京邮电大学的吕廷杰教授与记者的交流中,特别提到:“彩铃可以解决非正版问题,这在世界法学界引起巨大关注。因为人们一直在寻找数码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电信运营商已经尝到这种电子商务的“甜头”。今年春天,一首《老鼠爱大米》的网络歌曲最火的一个月就让运营商赚到1,200万元。并且致使很多曾经追随主流网站的唱片公司和专业歌手开始向运营商掉头。
如果把彩铃解决非正版,震惊法学界称作“彩铃”现象,那么,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手机支付将获得突破发展的契机,电信运营商成就电子商务的梦想。
通俗地讲,手机支付就是: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理财或交易,随时随地、快捷、安全,十分便利。而彩铃正是以运营商为运营主题的典型电子支付业务。
目前,中国传统电子商务的形势逐渐转好。主流网站的运营商在前几年“泡沫”、“低谷”的煎熬中终于出头,已经普遍赢利。而作为电信网络的运营商一直“梦想”利用网络的运营优势涉足这个开始顺风顺水的“地盘”。
目前,在韩国SK的移动支付品牌“M-BANK”,由于在手机中内置智能型芯片,用于金融结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日本,NTT DoCoMo为了推广移动支付计划,已经收购了一家信用卡公司。目前在使用FeliCa手机的用户中,60%的用户每周都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在欧洲的芬兰等国家,乘客已经可以通过手机SMS订购电子火车票。据市场调查,近年移动商务将出现质的飞跃:截至2005年年底,全球移动电子商务用户预计将达到1.7亿,交易额将达108亿美元;2006年移动电子商务市值将达到250亿美元,移动电子商务将占全球在线交易市场的15%。在中国,近两年ChinaMobile已全面加快了被称作“手机钱包”的手机支付业务的开发和市场推广步伐,去年年底中国联通也与中国建设银行联手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
但是,传统电子商务的建设诚信体系、安全问题、商务模式等难题在继续困扰移动电子商务;加上中国传统金融体制等因素的限制,2005年手机支付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踯躅不前的状况。
然而,彩铃现象的研究极其推广,将迅速推动中国包括手机支付在内的移动商务的发展。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梁春晓认为,如果假以时日突破体制的局限,电子商务在近2年将获得快速发展。
不过,彩铃能否成就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电子商务之梦,这还有待实践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