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晚报报道:再过一周,洛阳市不少中学的学生即将迎来期末考试。在这段时间里,一种“诅咒SMS”悄然出现在校园内,让众多收到SMS的孩子们既反感,又无奈。
学生之间转发“诅咒SMS”
“这是五颗幸运星,在期末考试前发给10个朋友会保佑你考出好成绩,不发不但考不好,明年一年还倒大霉,不许回发。发吧,别怪我,我也是被逼的。”21日,市民施先生收到这样一条SMS,发信人是他正在上高中的女儿丹丹(化名)。原来,这是丹丹的一个同班同学发给她的,她本想置之不理,但考虑了一番之后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由于不想再给其他同学带来麻烦,丹丹最终把这条SMS转发给包括施先生在内的10个家人。
在市三中上学的小辉(化名)去年5月时也曾收到过类似的SMS——给他发SMS的是他的一个初中同学。他刚把这条“诅咒SMS”转发给一个同学,便招来那个同学的一顿臭骂。最后,两人甚至差点儿因为这条SMS动起手来。提起那件事,他直到现在还有些后悔:“考试前大家心里本来就没底,收到这条SMS就像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留着也不是,扔出去也不是。”
近日,记者走访了洛一高、东升高中、市三中等学校,发现不少学生都收到过类似的SMS。洛一高的小赵告诉我们,起初他收到类似的SMS后,随手就把它删掉了。可谁知几天后,三四条这样的SMS接踵而来,他就有点坐不住了。为此,他一上午的课都没怎么听,最后硬着头皮把这些SMS转发给了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SMS后还附上了不少道歉的话。
有人恶意利用“诅咒SMS”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这种“诅咒SMS”并不止在手机上“流行”,QQ、MSN、网易泡泡甚至电子邮件也成了类似信息的传播载体,因此,一些接触不到手机的小学生或初中生也不幸受到“牵连”。此外,这种“诅咒SMS”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不少摇身变成节日期间的“祝福信息”:“今天是××节,祝你××××。请将本条SMS发给5位朋友,保您事事顺利,否则3个月内家人必倒大霉!”
在接受采访时,几乎所有学生对于这种SMS都很反感,但其中大多数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上高三的丽丽说,像自己这种学习成绩处于班里中游的学生,本身在复习中的压力就非常大。一旦收到类似的SMS,自己在高压下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因为同学们对这一点都非常清楚,大多数人怕伤害同学之间感情,只得像丹丹那样把SMS发给“不用参加考试”的家人或朋友。
不过,一名同学告诉我们,确实有同学恶意利用这种“诅咒信息”:“有些人是在收到以后,把这些SMS发给那些学习成绩与自己差不多的人,干扰别人的复习;还有一些人甚至主动编写或到网上去找一些类似的SMS,然后把它们发给别人。”
“诅咒SMS”因暴利而生
对于这种SMS,一些老师表示出自己的担忧。东升高中的徐蒙老师说,这种SMS对于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危害最大:“这类学生因考前巨大的压力,往往显得不自信。这类SMS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考试状态影响非常大。”一些班主任老师表示,他们已经明令禁止同学之间相互转发类似信息。
家长同样担心孩子的成绩会因此受到影响。在采访中,有几名家长对于此类SMS非常痛恨,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收到SMS后“心神不宁,考试成绩下降不少”。因此,一些家长只得采用“斩草除根”的办法,在考前一段时间把孩子的手机收回来了事。
这种“诅咒SMS”到底从何而来。在电信行业工作的郭先生指出,除少数的恶意SMS或恶作剧外,这类SMS大多数是一些运营商为牟取暴利而有意编写并传播的。这种SMS或针对特殊人群,或选择特殊时间,抓住人们的心理弱点,促使人们相互转发。“如果第一个人把这条SMS转发给10个人,到第二级转发时就有100人收到这条SMS,到第三级转发时,人数已经达到1000——这个数字呈几何基数增长,很短时间内就可带来惊人的利润”。
律师观点:影响他人即属违法行为
河南经源律师事务所的魏海涛律师介绍,按照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将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此外,一些学生因恶作剧心态或恶意制作、传播“诅咒SMS”,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学习,情节严重的,则构成治安违法行为,可以按照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将受到拘留或者罚款处理。
专家:谣言止于智者
洛阳市青年学者张轶认为,张轶说,这类带有诅咒言语SMS主要是利用了孩子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即便是成年人收到此类SMS,有时也会产生不舒服感觉。而大多数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一种比较低的阶段,因此他们容易接收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这样的‘诅咒信息’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的暗示,因此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因此,张轶指出,在孩子收到类似SMS后,家长要把这类SMS被转发的真相(如运营商牟取暴利、孩子之间的恶作剧等)告诉孩子,用“谣言止于智者”的事例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这种信息。针对不自信的孩子容易受到影响这一事实,家长和老师应对那些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同学进行鼓励,使其拥有正确的考前心态,并适当为他们减压。此外,家长要尽量教会孩子以科学的方式面对一切,逐渐培养孩子科学、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