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37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10%,特别是网民数量增长率有所回升,达到23.4%,比前两年的18%左右有了明显增长。
专家分析指出,网民数量增长率回升的背后,Web2.0等互联网新应用的日益繁荣、网络信息资源和内容的日趋丰富以及网络接入费用的不断降低,是促成中国互联网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的重要原因。Web2.0等新应用日益繁荣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对中国社会和网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已把它视为同读书、看电视、打电话一样的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技术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原有的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游等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随着Web2.0的提出与发展,各种新业务、新应用不断涌现。互联网的媒体性进一步增强,网上内容明显增多,网民上网时间也随之增加。
据统计,2006年下半年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达到历史新高,已经超过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网民的平均上网时长。宽带应用持续快速发展,使网民加入宽带这个大家庭的热情空前高涨。2006年宽带用户数增加了2640万,目前宽带用户数(包括专线上网用户)占到上网用户数的75.9%,达到10400万。更加丰富繁荣的互联网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和使用。报告显示,在线影视收看及下载规模已经接近5000万人,在线音乐收听下载规模也超过了4700万。作为Web2.0应用代表的博客(Blog,网络日志),经常使用者也超过了3460万。在工作方面,数量众多的居民通过互联网寻求网上招聘、网络教育信息,目前大约有超过32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购物,285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20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在生活方面,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正在迅速兴起,目前分别有大约1530万人和1170万人在享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好处。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网络视频、数字音乐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网络信息资源日趋丰富
截至2006年年底,中国网站数约为843000个,年增长近15万个。其中广东省网站数首次超过北京市,居全国第一,北京屈居第二。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国网页总数有44.7亿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7亿个,增长率为86.3%;中国网页字节总数为122306GB,随着网页总数的增长,网页字节数也有大幅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5005GB,增长率为81.7%。除了网站、网页数量的大幅增加外,报告中显示的中国域名数、IP
地址数、国际出口带宽数等数据也不断上升,这表明中国互联网信息资源大幅增加,网上内容日益丰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使用互联网,而且能利用互联网解决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
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继续增长,达到历史新高的16.9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网民每周平均上网时间增加1小时,增幅为6.3%。从CNNIC近几次的同期调查数据来看,网民每周上网时间的起伏较大。2000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3.7小时;200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8.5小时;2002年为9.8小时;2003年比2002年增加3.6小时,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略有下降,从2005年开始,网民每周上网时间开始逐年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6.9小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小时,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许多互联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由此可见,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也逐步显现。
网络接入费用不断降低
网络接入费用的降低也是网民增长率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仅限于上网接入费用及上网电话费,不包括使用网络服务的费用)为83.5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网民平均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减少了20.1元,降幅为19.4%。接入费用的不断降低,显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平民化,这将更加有利于中国互联网的普及,有利于更多的人接触互联网并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