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010年打电话将免费 单向收费将消失2007年03月06日14:27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Sohu.com嘉宾聊天室。
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两位业界的通信专家,一位是北邮教授、业界知名的通信专家曾剑秋教授,另一位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著名专家杨培芳教授,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电信业服务现状的话题,首先请两位专家先跟网友打一下招呼。
杨培芳:各位网友上午好!
曾剑秋: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些热点问题。
单向收费是历史必然 套餐到底该不该简化?
杨培芳:单向收费是历史必然。
电信资费应该越来越简化,简单透明,最近信息产业部也提出来要求,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减少套餐。从双向收费到单向收费,预示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朝向深入的方向,更多考虑消费者的主权,使得市场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曾剑秋:“套餐越少越好”不符合实际。消费群体是分层次的,多样化的,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在资费的消费过程当中就会有不同的消费方式,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希望通过套餐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主持人:我从两位老师的博客里看到关于电信资费的讨论,最近一段时期,关于单向收费这个话题,不光是全国人民很关注,两位专家也在博客里谈到。两位对于单向收费怎么看?
曾剑秋:我们是做研究的,关于电信的资费研究应该说已经不仅是一年两年,很长时间一直在研究和关注这样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单向收费在中国应该说是民心所向。另外一点,单向收费发展到现在,我认为在中国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时机成熟一方面是世界的大趋势,就是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由双向收费改成单向收费,再一个ChinaMobile通信业的发展达到一定经济规模之后,单向收费的时机应该说已经成熟了。这是一个总体的看法。
主持人:杨老师写过一篇博客,单向收费是历史的必然,杨老师是专门研究信息经济学的,请您跟广大网友分享一下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杨培芳:刚才曾教授讲得很对,我从整个网络经济规律的角度来分析单向收费跟双向收费的区别,虽然国际上目前为止有的国家还在双向收费,但是毕竟多数国家都开始从双向改成单向,这里有一个过程。
从整个经济的改革来讲,电信领域属于原来的垄断行业,在东方属于计划经济典型的产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意味着计划经济更多的是考虑经营者供给方的方便,市场经济更多考虑消费者的方便。
双向收费单向收费相比较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双向收费的道理主要是运营者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双向收费的时候因为接听电话比固定电话的接听时占有更多的网络成本,所以这是双向收费当初的理由。第二个理由,双向收费可以简化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结算。北邮一个教授提出一个观点,双向收费天然合理,而且是可以做到资费独立互不结算,比较清爽,都是从经营者和技术角度考虑的。
但是市场经济偏向于消费者,没有一个消费者愿意我接受好多垃圾信息或者是骚扰电话还要为这种电话付费。所以说总体上来讲,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由消费者主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提出来单向收费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当然,实现单向收费有一个过程,全世界也有一个过程。美国原来双向收费,现在有些公司采用包月制的办法,无所谓单向双向,一个月交一定的钱数,电话随便打。
电信资费应该越来越简化,简单透明,最近信息产业部也提出来要求,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减少套餐。我想这样预示着市场经济的改革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朝向深入的方向,更多考虑消费者的主权,使得市场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企业来讲,由于消费者愿意消费了,也会通过扩大市场的规模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总体上应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可能企业目前还不一定完全想到这一点,曾教授在可能有更深的体会。
曾剑秋:我同意刚才杨教授的观点,有一点和他不一样,套餐要简化,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这一点我是赞成的。我从网上看到,信息产业部官员说的观点,主张套餐少一点,再少一点,这样不一定好。
这个是不了解全球电信套餐资费方式的表现,这个话可能说得重了一点,但是我是这么看的。为什么这么说?套餐这种形式应该说是电信资费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从套餐少一点简单一点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对不对?一部分正确,对于一部分消费群体来讲希望简单一点。但是为什么说部分正确?部分群体希望简单一点,很简单就行了。
但是消费群体是分层次的,多样化的,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在资费的消费过程当中就会有不同的消费方式,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希望通过套餐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简单来讲,就移动电话来说,有的消费者希望打电话便宜点儿,有的消费者希望发SMS越便宜越好,为套餐提供了方便。两种套餐,一种套餐是打电话话费越来越少,另外一种就是发SMS很便宜,打电话稍微贵一点,两种不同的消费群有不同的需求。
纵观全球电信资费体系来看,其实是相当复杂的。我在报纸上看到英国有35英镑的套餐体系,你可以选择发SMS非常合适的,还有一种套餐是打电话便宜的。在西方国家来看,套餐使用得越多,实际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到国外去调查,我到一些营业厅见到国外的移动电话厅就去看看,实际上国外的电信公司提供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套餐。
所以,我不认为我们是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而是提供丰富多彩的套餐,这个是全球电信资费结构的发展,也是实际证明的,我们可以把消费者分成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他是有这种需求的。
如果简单的一刀切,套餐越少越好,我觉得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当然中国的电信资费套餐为什么会提出,需要去进行研究,整体来讲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套餐越少越好,这个是对国际电信资费结构发展的情况缺乏了解,不能一味说消费者看不懂,消费者看不懂提出套餐越少越好,从监管来看是软弱的表现。
套餐简化不能一刀切 电信业应薄利多销
杨培芳:套餐的发展方向一定是越来越简化,服务越来越复杂,资费越来越简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家放心大胆的消费。
曾剑秋:十年来,中国的电信资费降幅比较大。其实大部分地区很多地方都实现了准单向收费,比如说一个月五块钱接听免费或者包月,基本等于单向收费了。所以,目前,全国实现单向收费的条件已经成熟。
主持人:问题很有意思,似乎本身就是一个争鸣的话题。单向收费也好,经营者从经营者主权的转变也好,从某个层面来说,你们两个是一致的,套餐和多元化选择满足了多种消费者需求,只不过我到现在担心的是套餐跟保险业一样,套餐的多跟少更多是一个结果或者说是一个表现形式,最核心的还是围绕我们所说的资费这个敏感话题,涉及到企业、产业、国家宏观调控、消费者,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
曾剑秋:套餐太多只是部分消费者的怨言。
主持人:中国很复杂的社会现实里面,一提到单向收费,大家觉得单向收费很好,实际上可能跟双向收费的价格是一致的。
杨培芳:曾教授很关注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东西,包括西方现实的做法。我想谈一点电信资费走向简单透明是大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当中不排除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时间还不是很长,大家还需要进一步熟悉的过程,尤其在初级阶段全国都采取了相对比较盲目的市场经济。
盲目市场经济难免出现一些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既然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的,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利益的博弈,没有公平,就是你死我活,就是自由定价,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看来这种东西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行不通了,所以市场经济需要从 盲目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电信属于新经济的范畴,传统经济有些做法是有效的,大家在新经济、网络经济不一定有效。
比如说我同意曾教授讲的电信能够提供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但是我不同意会越来越复杂的套餐,这个方向一定是越来越简化,服务越来越复杂,资费越来越简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大家放心大胆的消费电信,而不是斤斤计较,他如果不去的话他用脚投票,不去用你的服务了。
必须用简单透明的方法,有些竞争策略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但是竞争策略技巧不是主要的,主要竞争策略最高的竞争策略是诚信,向老百姓坦诚服务,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在创造使用价值的情况下取得企业的合理收益,而不是无限多的收益,不是越大越好,这一点我想和创新经济有些很大的区别。
传统经济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曾教授可能反对我这个口号,新经济领域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主持人:新经济和传统经济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杨培芳:传统经济是靠钢铁和水泥支撑的能源,都是稀有资源,越用越少,所以我们应该节约,把稀有资源要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但是电信和整个信息服务消耗的基础资源是集成电路、光导纤维,基础来源是硅,硅来源于沙子,用不着斤斤计较去节约带宽,节约通信的市场。
网络建成以后,成本规律是一个L形的,开始投资很大,建完之后用的人多和用的人少,打电话多和打电话少,时间长短和成本没有关系,所以应该鼓励所有的大众消费者无论是哪个高端的还是低端的,只要有需要就上网,有需要就打电话,愿意聊天聊一天晚上那是你的事,没有费电信局什么东西,只是费了你的嘴皮子。
这种经济跟传统经济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经济策略在新经济上不一定成功,把更多的人制度的非制度的形成一种习惯,更多使用信息使用网络来节约我们稀有的原材料,稀有的能源,稀有的水利,稀有金属。
用信息大量有效的采用来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整个社会的转轨,由工业社会转向公平的信息社会。为什么公平?因为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天然就是一种大众市场,为什么中国好多低端的老百姓看到很底层的打工者也好,农民工也好,捡破烂的、小保姆都有手机,在欧洲还看不到这种情况,我们这个行业有可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情况下直接向大众市场渗透,发展电信产业。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一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第二有一个转轨过程当中首先让消费者有了多种选择,慢慢大家打电话方便了就简化,最终实现越来越简化,越来越透明的收费方式,跟多元化的服务是共生的,不矛盾。服务越来越多,资费越来越复杂,不敢服务了,正因为多种服务了,每个服务都很简单,这个才是大众所需。
主持人:杨老师的观点是从经济学的高度来让我们了解传统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转化和共生,P2P技术使得上网人数越多,信息反映速度越快,跟传统经济的规律相反。
曾剑秋:自从英国教授马歇尔1889年出版他的著作以来,他就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那就是规模经济的理论。这么多年来关于新经济方面的研究也好还是企业发展的角度也好,规模经济一直在我们的通信行业当中应该说大家基本上认可的这是通信业的一大特征,我们的观点为什么中国的双向收费改向单向收费时机已经成熟?我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支撑就是规模经济效益的问题。在中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之初选择双向收费,刚才杨老师讲技术方面的原因,这个和固话和移动电话不太一样,如果是固定电话的话,别人不打我,我就可以自己占用,但是移动通信占用信道,主叫被叫都占用信道的话,你占用了,别人有不能上,这个是双向收费技术上存在的理由。
另外一个,当时我们选择双向收费这样一个政策的时候也是从策略方面考虑。我们设想一下,我们打一个电话当时就采用单向收费,费用都是主叫去付费的话,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实际采用双向收费的话,因为主叫和被叫都要通过信息的传递相互之间得到好处。我打个电话给你,可能被叫的人所有的利益和好处都是被叫所得到的外部信道。
这些方面的特点当时选择双向收费有利于移动通信比较快速发展起来,这个也是应该考虑的。移动通信发展到现在,特别是95年中国采用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以来,这十几年的时间应该说中国的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是举世瞩目的,大家都看到,特别是规模方面。现在移动通信用户06年底超过4.3亿,从规模经济理论角度来讲,这个也是通信的特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有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于我们的电信企业来说,发展到现在我认为规模发展到一定时候,应该是回馈社会、报答社会的时候了。
从理论方面来看是这样的,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到现在,我们应该客观评价设立双向收费一直到实现单向收费,这个过程当中无论从国家的角度也好还是从企业的角度也好,回馈社会方面并不是说现在回馈社会,其实一直都来推进这个事,我们的电信资费越用越便宜。
据我们的统计资料来看,十年前我们电信的资费和我们现在的电信资费应该说降幅非常大,大概平均是每年超过10%的比例在下降。从理论方面来说,企业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如果没有规模的话,任何一个企业可能很难生存下去,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有一个盈亏平衡点的问题。从经济理论方面来看的话,规模的经济效益问题,这些都是理论方面解释中国设立双向收费到现在为什么说单向收费的时机已经成熟,的确需要从理论方面解释,需要理论方面进行支撑。
我认为咱们国家单向收费的时机已经成熟,其实是做了大量的调查,中国其实大部分地区很多地方都实现了准单向收费,比如说一个月五块钱接听免费或者包月,有一个地方我去调查过,一块钱包月接听免费,基本等于单向收费了。从中国的实际发展来看也是这样的,达到一定规模了,有能力有可能实现单向收费,为什么做到这一点?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有能力做到这方面。理论上将就是规模经济效益的作用。
电信资费应该廉价地让大家都用得起
曾剑秋:资费套餐应该是越多越好,运营商在资费套餐设计方面应该明明白白,推出一个资费套餐后,应该加强宣传,通过足够的沟通来让消费者了解不同套餐的优势。
杨培芳:信息产业主要的资源是非常廉价的,应该让大家都用得起,穷人都能够用得起,不要计较。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需要在新的社会转轨情况下,理性思考一些问题,不能靠煽情靠情绪化的东西,让整个产业脱离科学的发展轨道。
主持人:电信资费这个话题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包括套餐这一块确实争议很多,从经济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况,从消费者需求也是一种情况,从国情来说更是一种情况。一个套餐的制订或者研究,就像一个保险产品一样,是要经过精确计算出来,这一块能不能给普通消费者来描述一下,一份套餐,运营商是怎么制订出来的?
曾剑秋:就我的了解,资费套餐的出台并不是企业说了算,在中国是要走程序的,要报相应的部门,比如报信息产业部,报国家计委批准,不是说企业想要弄一个资费马上就出台,要走一个程序的。套餐应该说在国际上是越来越多,我从国外去了解这些情况,国际上用套餐非常多,比中国丰富多彩多了。
主持人:国际套餐也是走中国这样的程序吗?
曾剑秋:国外基本上不走程序,企业的自主性更大一些。中国这种套餐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套餐比较乱,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有些地方设计的不够合理,比较复杂。第二方面的原因,消费者对套餐的接受部分还有一些问题。所以这几年来我在实验室一直在研究这么一个问题,电信用户界面优化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电信消费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接口这一块进行研究,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
资费部分无论是单向收费还是双向收费首先反映在账单方面,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搜集和研究账单,而且我们搞过很多设计方案,给企业做设计方案,我们做模板一直做到十几版甚至20版进行优化,为什么做这个东西?其实道理很简单,消费者反应说账单看不懂,你说这个套餐给我优惠在什么地方,我看不明白。
所以,在用户界面这一块,从企业和消费者这一块沟通是非常不够的。沟通不够从企业方面来讲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们在资费套餐设计方面,包括账单如何明明白白,这个做的是不够的。第二个,我推出一个资费套餐,比如移动资费套餐的宣传做得不够。我到爱尔兰街头看到和黄把3G不仅做到欧洲、比利时、英国这些国家,他们推出在爱尔兰的3G服务,我看他们的宣传做得非常好。我推出3G服务,我的资费是什么样的,会进行宣传。
中国的资费套餐推出,可能走的程序也比较长一点,在应对相关监管部门时认真一些,但是对于消费者这一块宣传不够。
从企业层面来讲,有两方面的问题,如何把这个东西设计得更加明明白白,让消费者能够看得懂,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套餐优惠在什么地方,这是非常关键的。还有一点,用户界面这一块,消费者在接受套餐的部分还是要有一种转变的心态,因为套餐是多种多样的,我觉得也需要去学习去了解,哪些对我合适,企业应该推出多样化的套餐,这是一种趋势。消费者也要适应这一块,因为这一块套餐的多样化,我认为是所有人都能够从中得到好处的,所以不是要让套餐越来越少,而是要多样化。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可能作为官员说消费者是第一位,这是对的,作为学者来研究消费者也是第一位的,学者一定是客观、科学、公正的,应该很好全面看这个问题,把它的真相告诉大家是怎么回事。这些方面在未来套餐怎么解决和用户界面面的问题,其实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对于我们来说更多要去研究,了解国际的发展,在国内我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主持人: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争论症结点所在,套餐本身像杯子一样是一个产品,杯子怎么去造实际这里面大有技巧,界面的问题,用户接受不接受。涉及到虚拟经济是一个更庞大的课题,老百姓可能不关心这些问题,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中国的套餐一般是运营商来制订,是经过经济学的测算还是对一些市场进行了调研还是只是应对主管部门的价格审查,国外更市场化可能不需要复杂的审批程序,根据用户的心理制订套餐。从这一点上,两位是不矛盾的。按只不过在套餐产品是怎么出来的,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提到套餐里面的欺诈和诚信服务的问题。套餐本身是否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我推出这么一种套餐,你爱接受不接受,这种东西是不是考虑得少了?
杨培芳:整个社会经济和发展的走向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累,越来越复杂,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一说是学计算机的,那时候觉得非常顶礼膜拜,我什么时候能会用计算机啊。国家一个大家讲,用计算机像打电话一样简单,现在基本上差不多了。我记得SUN公司的技术总裁讲过,将来整个网络越来越透明,终端越来越傻瓜,傻瓜都会用所有的终端。既然技术可以做到非常简单,非常人性,技术是生产力,我们的生产关系也应该跟上去,也应该慢慢越来越人性,让大家去大量采用先进的技术。我想促进这个趋势步伐的加快。
曾教授讲的是现实情况,企业要赚钱,政府要考虑科学的实事求是,最终科学技术还是要为人服务,人要生活得更轻松。完全按照工业时代的思路来做,在工业产业还是有效的,但是在信息产业没必要。
信息产业主要的资源是非常廉价的,应该让大家都用得起,穷人都能够用得起,不要计较。我很赞成曾教授的观点,不能完全迁就老百姓不大科学不大合理的要求,比如以秒计次我一直在反对。包括查固定电话的通信详单,企业花了很多成本去完成,到现在一期工程,北京网通本来去年底想要完成,现在工程很复杂。
花大成本完成不科学的事情,消费者确实有的时候还是要实事求是一点,应该长远来看,长远来看应该尽快缩短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最终使大家非常方便非常人性可以不考虑一边上网还考虑几秒钟几分钟。大家都用得起,永远在线都没关系,达到这么一种程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和谐的信息社会。假如说整天为了几秒钟打官司去告状,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运营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我开始强化我的计费体系,为了一两秒钟的话费增大设备的计算成本,是反社会进步的行为。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需要在新的社会转轨情况下来理性思考一些问题,不能靠煽情靠情绪化的东西使得我们这个行业把整个产业脱离科学的发展轨道。我不同意曾教授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我们又找到一些共识。
主持人:两位专家的意见我注意到一个层面的差异,曾教授从技术角度来谈的,杨教授更多是从经济规律来看。有一点两位专家都认同,电信服务是一种很特殊的服务,一定要回到以消费者利益为主导的层面。我们看市场经济是一种市场博弈,中国这么多年每年10%的资费下降,政府像一个裁判,发现谁犯规了就喊停,不能再犯规了。电信服务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任何国家不能产生很多电信服务商也就两三家,三五家左右,从消费者来说,用户往往是弱势群体,我必须选择它们的服务,别无选择。对套餐这一块,老百姓不太了解,套餐是专家测算出来的还是我们运营商有专门的精算师来做的?多大利益上考虑了用户的接受度或者说需求的问题?
曾剑秋:从套餐方面来看,我们也做过调查,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一般企业设一个套餐应该说是作为营销的策略,首先要考虑这个套餐本身是不是合适,对企业有没有利,我觉得这个国际国内都一样。套餐设计应该说主要还是企业的行为,关键企业设计套餐不能光考虑企业的利益,首先要考虑你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用户界面优化设计方面,我们做过很多的调研,一个方面在套餐部分,实际上我前面讲了两点要分开,第一点,套餐是越丰富越好,这是一个观点。
第二个方面,我们国内目前套餐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我们做的调研也是这样的。其实消费者对于五花八门的套餐或者很复杂的套餐还包括对账单这一块意见很大,反映看不懂,最后要拿账单,拿账单一看不太明白,我选择的套餐1、套餐2哪个部分优惠多少看不清楚。在国外这个方面应该说做得比我们好。我们的实验室搜集世界各国的资费账单,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搜集各国的账单,国外有很多资费套餐,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套餐的设计部分是企业的行为,但是在中国如何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让消费者真正明明白白消费,明白套餐优惠的含义,这个的确还有企业要去做工作。
我们信息社会当中的通信各方面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无论政府也好还是企业也好,不简简单单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但是通信消费有它的一些特点。因为它毕竟是属于高新技术,需要高科技,它的设备是要花很多的钱,投资长,技术含量高,这些方面也是它的一个特点。通信消费文化走向大众化甚至很便宜甚至免费,它要有一个过程,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到国外去留学可能都明白一个道理,你去租一个房子,水电煤气都包括在账单里面,但是电话费是不行的,打电话必须要自己付钱,这个其实反映一个问题,电信消费是一个特殊的领域。
杨培芳:我在Hong Kong打Hong Kong本市电话,一分钟五块钱。
曾剑秋:到国外去了解之后,会发现有很多的资费还是非常高的,我这次到英国因为有事跟欧洲通电话,回来一看我打了大概几次电话,消费超过两千块钱,漫游费很贵。国外也是有漫游费的,国外通信消费部分应该说是不便宜的,在国外打电话也是不便宜的,我们有很多数据资料。我搜集的资料从目前来看,十年前我们就有这样的资料,我不敢说中国的移动通信资费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相当便宜,甚至比一些非洲国家还要便宜。这些部分的消费是有特点的,正是由于电信有它的一些特点,所以国际电信里面一直推普遍服务的问题,要考虑到穷人、不发达地区的人能够有权利用得起这样一些电信服务。
套餐也好包括我们的资费制订过程也好,实际上应该是对消费者分层次、分人群、分不同的消费需求这样一个发展方案,而这一点现在至少从国内的电信运营企业来说做得是不够的。如何对市场进行细分,低收入家庭有不同的消费,这个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在于一个基础的价格构成,国家政府也看到一些不好的倾向,比如套餐欺诈和乱收费,欺诈和乱收费是以一种什么形式出现的?
曾剑秋:从整体来讲,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企业包括ChinaMobile、中国联通这样一些企业推出这些套餐,因为经过走程序过来的,我认为是不存在欺诈行为的,这是我了解的情况。它推出的时候也是经过研究论证的,欺诈首先是有目的性的,我想骗你一把,我觉得不存在这个情况。
另外资费体系构成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打电话的费用,移动、固话的费用,还有SMS的费用,SMS这一块的确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SP的一些公司,春节期间我看到媒体上报道发一个SMS给你,你中奖了之类,你回过去这条SMS就被骗了,这种情况比较多。
关于欺诈这个问题,从我搜集的信息来看,从我们了解的数据来看,目前应该说在通信的投诉部分,越来越多的投诉是集中反映在数据业务或者增值业务部分,而真正的语音部分的投资量还是在减少,相对比重在减少。关于资费方面的欺诈问题,我认为可能更多反映在市场的如何规范方面,特别是规范SP。
避免欺诈一方面政府方面要加强监管。另外一方面,我本身作为消费者,我们用手机也是要付钱的,消费者在一些方面也要逐渐提高认识,既然用这个的话也还是需要学习了解,比如前一段时间关于你在哪个地方消费了4500块钱,这样的SMS我也接收了很多,有的人就上当受骗。关于如何来避免诈骗这样一些欺诈问题,我觉得一方面要加强治理,另外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加强服务。SP的责任跟运营企业是有关系的。第三,消费者通过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这个也是需要的。
2010年语音通信将免费 单向收费将消失
杨培芳:电信的业务量每年是20%以上的速度在上升,但是电信的业务收入是10%的增长。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有条件、更快地按照新经济的规律使得资费更加合理,让大家更能够用得起,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整个社会的转型,促使社会更快地走向公平信息社会。
曾剑秋:中国还是非常有前途的,十几年来我们享受到通信业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包括资费越来越下降,而且我相信资费还会继续下降。大概在2010年左右,全球的话音语音部分的业务开始免费。美国的AT&T在网上实现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打电话不要钱,这是一种趋势,未来打电话让我们毫无顾及打电话是免费的。
主持人:以前有专家提出过一种观点,消费者毕竟不像精算师一样,能够算出来各种套餐的比较。电信行业还是比较神秘的高科技行业,消费者自身缺乏辨别能力。两位专家如何看这个问题?
杨培芳:曾教授刚才谈到欺诈的问题,恐怕不是电信运营商的主要问题,而是SP或者一些小的公司的问题。但是不排除我们电信运营商也有利用甚至制造信息不对称,来实现更高利润的情况。企业既然采取竞争,就要通过一些经营的技巧取得最大利益,但是我倒感觉到电信企业由于它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应该考虑到诚信经营,让老百姓大胆放心去消费,这样才能双赢,这是新经济的概念。
刚才主持人谈到中国电信资费跟国外的比较,客观来讲我们总体的资费是低于多数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一些不发达国家。很多老百姓觉得我挣钱少,电话费也应该便宜,包括在我的博客上面有很多网友质疑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要讲科学,网络服务主要的成本在于固定资产基础建设,基础建设的成本全世界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钱少汽车就便宜卖给你,汽车也不存在相对比较,市场经济里,不会你因为你没钱就便宜卖给你。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电信的业务量每年是20%以上的速度在上升,但是电信的业务收入是10%的增长,里面有一个10%的剪刀差,这说明每年10%的速度在下降,大家可以理性思考一下,二十年改革开放,以前有三大瓶颈部门影响改革,交通、能源、通信,现在二十几年,通信是解决得最好,我们不但电信的渗透率这几年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是十几年前大家没有想到的,美国人也没有想到的,东南亚很多国家总统非常吃惊,中国的电信业像神话一样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网络是世界第一,网上的装备水平也是世界一流,这种成绩是非常可观的。同时我们的渗透率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包括草根一族都可以有手机,这样一来应该说明我们的资费在世界上来讲不是最贵的,相对比较便宜。
我讲到新经济的发展使得我们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更有条件、更快地按照新经济的规律使得资费更加合理,让大家更能够用得起,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整个社会的转型,促使社会更快地走向公平信息社会。
曾剑秋:应该说中国的消费者,无论是移动电话的消费者,还是固定电话的消费者还是消费其它电信产品的消费者应该看到,中国还是非常有前途的,十几年来我们享受到通信业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包括资费越来越下降,而且我相信资费还会继续下降。
我曾经和一个国际电联的专家做过一次交谈,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大概在2010年左右,全球的话音语音部分的业务开始免费。美国的AT&T在网上实现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打电话不要钱,这是一种趋势,未来打电话让我们毫无顾及打电话是免费的,企业完全让你打电话不要钱一定是其它的业务,比如电信增值业务其它业务能够支撑企业生存下来。
我们的消费者在这些方面需要一定的了解,如果企业完全给你提供免费的服务,自己生存不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比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方面的发展,会滋生出很多增值服务出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在打电话部分免费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从全球来看也是这样,现在AT&T已经是一个信号了,将来全球都会是这样的,这是社会的客观规律,我们消费者可以指日可待。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不要再来谈论双向收费、单向收费,以秒计算,可能都消失了,回过头来看这些东西,只是一个过眼云烟的事情。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指日可待,另外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提高,收入在增加,关于电信资费是按绝对量计算还是按照相对量计算,打电话将来越来越轻松,不会现在接一个手机电话用固定电话回,以后可能没有这样的问题。未来对于我们的消费者来说是美好的前景。
主持人:资费这个话题涉及到一个产业跟企业跟消费者很敏感的关系,电信是一个很特别的领域,是一个高投入的、在全球范围内带有垄断特征的行业,但是从刚才两位专家谈到的情况来看,单向收费的呼声越来越高,每个地区的运营商有很大的自主权,有很大的差异化。目前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全球范围内向IP电话包括第三代互联网新的技术出现,我们看到有一个特别大的趋势,全球语音业务在2010年可能出现免费,中国消费者可以预期享受到整个电信业发展,包括电信业体制改革带来的体会。最后请两位嘉宾总结一下对于资费调整的预期。
杨培芳:电信技术发展很快,未来的走向一定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曾剑秋:在中国单向收费应该说是民心所向,服务提供商、服务者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之后,应该有义务有责任来回馈社会,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出的需求。希望中国制订的政策能够保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者的利益。
主持人:今天访谈到此结束,谢谢两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