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3G时代不利影响的行业现在可以预见的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手机语音服务面临生死存亡之忧;另一个是WAP网站逐渐消亡,SP(信息内容提供商)转向Web网站。
未来的3G时代是一个“服务为王”的时代,个性化、创新的、综合性的捆绑服务已然成为电信市场的主流。
而传统的手机语音服务显然不能满足这一主流需要,电信运营商将不得不在技术、终端产品和服务上将投入重兵以差异化策略来争夺线上线下的大批客户。
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的年度财报说明,目前过分集中于传统语音业务已经使业绩增长乏力的问题日益突出。
尽管在3G正式商用后的一段很长时间内,3G和目前的2G语音服务将会并存,相互补充。但中国3G用户2010年将接近2亿,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单纯基于传统的手机语音服务将像几年前的传呼业一样逐渐淡出公众视线。
而一说到SP,人们常常把它和WAP网站联系起来,仿佛SP是WAP的专利。本质上,SP提供的是增值服务,WAP提供的是手段(通道)。就像你是卖饭给旅客,他喜欢坐火车你就要到火车站去卖,他愿意坐汽车你就得到汽车站卖,你的饭总是能卖掉的。卖饭是目的,而不是把到汽车站或火车站当成目的。并且,最早的SP就是通过Web网站进行的,如在新浪网等门户网站发手机SMS。而到了3G时代,WAP能做的事Web同样也能做到。所以,在WAP网站被3G浪潮迅速被淹没后,SP转向Web网站就成为必然。
另外,在3G时代,不少SP商们将感到更深层的茫然与困惑。
视频服务,应该是3G新带来的最大的一块蛋糕,但对无线视频的未来,SP商们会遭遇到更多的麻烦。目前,无线网络的视频管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未来SP要把视频节目先传送到央视的播控平台,内容审查没问题才能放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上进行节目的定制和分销。
SP视频内容短缺的尴尬会随着3G市场的启动而日益明显。现在较大的影视制作公司不愿意把自己的版权拿出来与SP分享,而是希望SP买断,所以在3G市场还没有大规模启动的时候,SP还没有这个实力来买断足够多的内容版权。
在即时通信领域,以Tencent和MSN等为代表的SP也将受到电信运营商的打压。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手机用户资源,为推广自己的即时通信产品,运营商肯定会采取一些策略使这些手机用户资源变成自己的即时通讯用户。尽管SP内部人士认为,即使电信运营商依靠自己的资源能够在一定时间里积聚起相当一部分的用户,但对于传统即时通信用户来说,要使他们抛弃原有的即时通信软件也并不容易。可从长远看,运营商进入即时通信领域对SP的影响是巨大的,将改变即时通信的市场格局,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对策研判
对于手机语音服务和WAP网站的消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没有必要为之想出对策予以抗拒。
至于SP在3G时代的茫然与困惑,除遵从于相关部门无线网络的视频管理外,应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原创以减少对影视制作公司的依赖,或应创新出一种新的渠道平台或者通路,与电信运营商进行合作与竞争。
给SP的建议
围绕运营商的业务推广重点设计和开发业务内容,充分利用运营商提供的合作机会和客户群资源,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实力;
与运营商的区域公司合作,领先地区市场。因为与各地运营商的接入与计费情况是决定SP是否可以在该区域获得收益的关键,因此与运营商各地的分公司合作,并保持良好的关系,对SP而言至关重要;
利用产业合作和促销推广的机会,打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品牌;
与现有的优质业务提供商合作,多种方式扩大产能,在有限的产品生命周期内加大产品覆盖能力;
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将SP的优秀或特色业务直接嵌入某手机的应用界面,可以提高这类手机用户对SP业务的忠诚度,提高业务使用率。
3G的典型应用包括九大方面,分别是:数字版权保护,移动流媒体,手机电视,移动即时通信,POC,远程监控,视频编解码,RFID,高阶矢量汉字等。目前这九大应用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进情况不尽相同,真正能引爆3G的杀手级应用似乎仍不明朗。
此外,由于目前用户和电信产品之间大额通道还没有被完全打开,电信运营商在2G时代建立的SP渠道体系肯定已经不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
因此,中国电信运营商们要在3G市场安身立命,要突破全球3G苦苦挣扎在盈利边缘的困局,就必须进行“维新变法”。
对策研判
除寻找到能吸引用户并获利的杀手级应用外,在电信网和互联网之间产生互动的业务将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引爆市场爆发点。互联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拥有了充足的内容资源,特别是WEB2.0模式开始发展,其核心就是内容原创和分众化。而电信平台的移动化和终端的个人化,可以帮助这些大量的原创内容之间进行互动。在电信网和互联网两网互动的过程中,电信网完全能承担起少量媒体的信息采集工作。
未来运营商还应该打造一张渠道平台,特别是注意线下的渠道建设。IT厂商的线下渠道发达,但是产品毛利率低,而运营商的线下渠道匮乏,但产品的利润率很高,这将使两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可能。
给国内移动运营商的建议
技术合作既是对厂商、SP的挑战,也是对运营商的挑战,运营商要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将技术合作的深度把握在可控的范围内;提升对产品、业务许可流通环节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设计和管理能力,这不仅影响到营销活动的效果,也影响到产业阵营合作的稳定性;以市场细分和消费者行为研究为基础,设计竞争策略、终端补贴、内容服务、资费捆绑优惠等营销方式;根据目标市场的规模和价值决定应否采用终端产品定制或半定制的合作方式来吸引和区隔最终用户;利用社会渠道进行组合营销的同时也要根据业务的市场价值,考虑资费设计和分成比例设计,以调动和保护渠道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