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大商场促销力度空前加大,除乐坏广大血拼者外,一些精明人还盯上了打折返券带来的商机,通过网上代购赚取差价。
图折扣
继“商场黄牛”现身后,在商场年终大促销的浪潮中又出现了一群新买手——商场代购。代购者利用地方商场大促销时出现的商品区域价差赚取倒手费,因其具有风险小、操作简单的特点,一出现就迅速蹿红,活跃在我市各大商场中。
倒手三笔赚了两百多元
年底我市各大商场进入促销旺季,满额返券屡创全市乃至全国新低。重庆女孩小冉因工作需要长期到外地出差,发现许多城市的商场并不像重庆这样猛打折,致使同样的服饰地区差价能达几十甚至上百元。如果自己买进后适当提高价格再卖出,不是可以赚钱吗?小冉很快在自己原来的某宝网虚拟店铺上增加了代购服务。
圣诞和元旦之间,小冉小赚了一笔:从王府井百货5折买进一件大衣,6折卖出;从茂业4.5折买进百丽的一双靴子,6.5折卖出;从新世界5折买进ONLY的一条牛仔裤,6.5折卖出,三次倒手共计赚了236元。小冉称,商场直接打折对代购者来说最省力,但5折以下的促销比较少,返券虽然麻烦些,但只要计算得好,如“满70送100”这种,差价空间会更大。
网上代购小店有数千家
小冉透露,“同行”其实多数是商场员工,他们能提前知道打折消息,抢到更多更好的货,而且价格会更便宜,做得好的月赚上千元没问题。据悉,商场里出现的动辄花上千甚至上万元的血拼一族中,就有代购者,但因其隐蔽性无法统计数量。
记者仅在淘宝和易趣上搜索了一下含有代购服务的网上小店,就有2500多家。昨日,某宝网相关发言人称,虽然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网上代购的各种数据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岁末其交易频率增长非常明显。
避关税
关税上调 化妆品代购猛增
1月1日起,中国调整了进出口关税,其中自带及邮寄境外化妆品入境的关税由20%调整为50%。上调化妆品关税虽然在化妆品市场上看起来波澜不惊,却使元旦期间在网上代购的人数剧增。记者昨天自某宝网等获悉,元旦期间,代购化妆品的成交量日均50000笔以上。 化妆品关税20%调为50%
根据国家财政部公告,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调整进出口关税,其中自带及邮寄境外化妆品入境的关税由20%调整为50%,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的税率由10%调整为30%。
记者昨天从多家商场的倩碧、兰蔻、雅诗兰黛等知名品牌的化妆品专柜处了解到,新税实行并未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各品牌化妆品基本维持原价销售,部分专柜还在元旦期间推出新年促销套装,价格上甚至还有不小优惠。
虽然境内化妆品柜台似乎对新税并不“感冒”,可精打细算的白领还是把目光聚集到了网上代购。某宝网的网上代购店主李小姐告诉记者,由于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税费以及物价的区别,此前在境外购买化妆品比国内便宜三成至五成。由于关税调整后,变相缩小了这种差价,因此,不少白领都选择了总价较低的Hong Kong代购,为的就是要赶上最后一班优惠末班车。
记者昨天在DFS、莎莎等Hong Kong免税化妆品商店的网上看到,包括CD、娇兰、倩碧、兰蔻等品牌的产品标价均比内地要低30%~40%左右,而按照近期港元对人民币比价计算,产品的差价最终集中在20%~30%之间。
淘宝日交易超过50万元
某宝网相关负责人昨天向记者透露,由于近期关税的影响,仅在元旦期间的化妆品商品信息发布达到了10000条以上,且交易量也猛增,元旦一周期间每日成交的代购化妆品交易都在50000笔以上,平均日交易额也估计超过50万元。
此外,某宝网相关人士也提醒,提供代购的商家或个人,对质量不承担责任;由于代购时的原价是由代购方自行提供的,有些代购人也会故意虚报高价,以抬高利润,因此买家在选择代购方时应注意对方的信用度,选择相对可靠的代购人进行交易。
(本报综合报道)
代购赚钱方程式
代购的计算方法较简单,代购者本身没有什么资本输出,她们不用计算多少返多少的繁琐事情,只需要直接以商品的折扣价格换算成以人民币结算,再加上约7%的代购费就搞定了。以某品牌的手机为例,商品的原价是3000港币,持商场贵宾卡可有9折优惠,商品的总价就是3000×0.9=2700港币,如果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是1:1.02,代购费为1.07,那商品换算成人民币的最终价格为2700×1.02×1.07=2947元。代购者就是赚的这百分之七的代购费,她们不需要像北京或上海代购般支付大量的本金就能赚取高额的代购费,因为她们都是在确定收到买家货款后才去购买。
政策认可
商标分类涵盖代购
据悉代购最早兴起于跨国购物的消费者中,代购者能利用身居异地的优势,买到国内难以买到或价格昂贵的产品,国内购买者无需使用外币,价格也远比国内售价低。据某宝网相关专家介绍,像小冉这样的商场代购人员,还是近段时间商场促销狂潮爆发后的“产物”,属于“小打小闹型”,而像上海的“网上南京路”、亦得网等,则发展成立了专门的代购公司和网站,亦得网更是号称销售额能在明年达到10亿元。
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日前公布了新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第九版,新增了132个可申请商标的项目,代购服务是其中之一,1月1日已开始施行。
厂商封杀
南京商场禁止代购
上月,百丽鞋业集团南京分公司,向南京众多商场下发了一则“封杀令”,大意是,现在代购的人越来越多,动辄一次性购买一二十件产品,导致专柜出现断货、缺码,不但影响品牌形象,也剥夺了当地正常消费者享受优惠的权利,因此禁止代购。百丽此举赢得经销商和商场的赞同,原因很明显:促销更多的是利用特价商品带动正价商品销售,代购则阻碍了人们进入商场循环消费。
不过,百丽公司的“封杀令”也引起消费者非议:花钱购物天经地义,你凭啥限制?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内几家商场,各家答复大有旁观者的架势:代购在重庆尚属起步阶段,商场还没有遇到南京那样的情况,不便发表评论。
税收尴尬
应当征税监管困难
关于代购国外商品是在逃避关税、国内网上代购也是逃税等问题的争论早就出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对流转税的解释,凡出现了商品周转,都该按商品流转额征税。我市地税局相关人士称,代购服务征税实际上也属于网上购物征税范畴,但因其隐蔽和分散性,难以监管。
本版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罗恒 采写
编后:
汉《白虎通》称:行为商,坐为贾。发现价格差,并合理搬运这种价格差,这是商家本色。
代购一行香也罢臭也罢,但不论是提高关税还是南京商场出现禁止条文,只要存在价格差,必然会出现更多形式的代购。
另外,代购者往往赚的是很多企业不屑为之的“小钱”,但它的灵活性、多样性,是商业发达的呼唤,也是商业发达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