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一天天逼近,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祥和喜悦的气氛中,IT业界也不例外。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对外宣布,湖北网监在浙江、山东、广西、天津、广东、四川、江西、云南、新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一举侦破了制作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案,抓获李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至此,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熊猫病毒”案件了结,透视整个事件,引发了诸多的深思。
第一、网监部门的作用显现
从“熊猫烧香”病毒泛滥至今,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熊猫烧香”病毒案件即被侦破,这一切都应归功于网监部门。今年1月中旬,湖北省网监部门根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部署,对“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开展调查。经过了周密的调查,湖北省网监部门终于锁定了目标,最终一举破获此案。试想,如果网监部门不参与,在虚拟的互联网中,如何抓住“熊猫病毒”的作者呢?
一直以来,互联网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时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犯罪也呈上升趋势。由于人们在上网时,用户通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也为查找犯罪者制造了难度。与现实中查找罪犯不同的是,现实中所有人都有真实的身份信息,整治犯罪也由公安部门负责。从古至今,惩治犯罪一直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查找罪犯的经验也非常丰富。诚然,互联网中也有惩治罪犯的部门——网监,可互联网的历史仅仅有几年,查找罪犯的经验并不丰富,加之网络犯罪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也增加了破获网络犯罪的难度。
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即被抓获,证明网监部门有足够的能力破获病毒传播案件,这也意味着网监部门将会成为惩治互联网犯罪的有力武器。
第二、用户对病毒的防范意识薄弱
“熊猫烧香”病毒的破坏力虽强,但并非无法预防。从技术角度讲,只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并且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这样可以把病毒拒之门外。不久前,“熊猫烧香”病毒之所以会如此的泛滥,一是因为很多用户的操作系统中存在安全漏洞,二是因为用户对于病毒疏于防范,给病毒传播制造了最佳的机会。
现在,很多用户的计算机中都安装了杀毒软件,但杀毒软件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出现了病毒,厂商才会更新病毒库,杀毒软件才会具备查杀最新病毒的能力。而普通用户并不了解杀毒软件的工作原理,认为杀毒软件可以防范所有的病毒。
目前,很多用户对于病毒的认识并不深刻,有些用户甚至不知道病毒是通过何种渠道传播的。其实,网络是病毒的一个最佳传播渠道,很多用户在上网的时候,并没有病毒防范意识,对于网站上的链接总是任意点击,这给病毒入驻制造了机会。
在日常的使用中,用户对病毒的防范意识非常薄弱,这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通道。要想拒绝病毒的入侵,用户必须提高病毒防范意识。
第三、如何防范“熊猫烧香”类似的病毒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百万电脑用户被卷将进去,那只憨态可掬、颔首敬香的“熊猫”除而不尽。由于电脑感染了“熊猫烧香”病毒,很多企业的办公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个人用户也受到了影响。抛开“熊猫烧香”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说,病毒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危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知。
“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被抓获了,可未来再出现类似的病毒,应该如何防范呢?从“熊猫烧香”病毒泛滥成灾到病毒作者被抓获,这证明网监部门已经具备查找病毒作者和来源的能力。可是,如果一味依赖网监部门,如此多的病毒,网监部门肯定无力应对。如同人们生病一样,电脑中毒亦是“病从口入”,为此,防范病毒,必须加强用户的病毒防范意识,网监部门也要加强对病毒的监控,多管齐下,防范病毒在互联网中传播,共同缔造一个和谐的互联网上网环境。
在网监部门的努力和公安部门的配合下,“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抓获了,这不仅显示了网监部门惩治网络犯罪的威力,也提醒网民在上网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只有防患于未然,才不会给病毒传播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