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的脚步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运行。1月15日,加拿大RIM与ChinaMobile旗下万众电话在Hong Kong联手推出黑莓手机及其服务,向内地进军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RIM亚太区副总裁劳伟强透露,目前公司正在加紧与ChinaMobile及内地监管机构沟通,并十分有希望于随后一两个月内获得销售及入网许可。
早在2006年5月,RIM就与ChinaMobile开始合作,在ChinaMobile平台上推出黑莓业务,解决了此前黑莓用户在内地使用手机邮箱时,只能通过Hong Kong网络中转、再经由GPRS漫游服务到内地的问题。
黑莓进军中国市场,其勇气可嘉,但前途未必平坦,运营模式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首先,如何实现本土化运作。跨国公司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大都采用本土化策略,即利用当地人才,利用当地销售渠道。黑莓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就是解决本土化的问题。这种本土化,包括产品的本土化,服务的本土化以及人才的本土化等。毕竟,黑莓是一种舶来品,海外市场的成功不可能也无法全盘复制到中国市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从这个意义上讲,RIM联手ChinaMobile,可以说是一种明智之举。
其次,如何应对"三国之战"。就在黑莓宣布要进军中国市场之前,其它对手早已捷足先登,占居了有利位置。去年6月,中国联通就推出了"红莓"电邮服务,直面叫板黑莓。与此同时,用友软件也跳出传统领地,发力电邮市场,低调推出了"优莓"。随着黑莓最终落脚中国,电邮市场必将三"莓"竞秀的热闹场面。
在这三国较量中,黑莓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单从人气上讲,"红莓"和"优莓"无疑占居上风,已成先入为主之势。至少他们比黑莓更熟悉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用户的心理诉求。而黑莓能否后发制人,剥去浓厚的"贵族"色彩,走向大众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买点,为中国用户所接受,尚是一个未知之数。
此外,黑莓的成功也正让RIM公司经受着来自全球软件界的挑战,主要的手机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们乃至硬件终端提供商都虎视眈眈地想把这一发展迅速的行业领头羊拉下马来。从去年开始,Microsoft、Good Technology、SEVEN Netw orks及Visto都针对RIM进行了策略调整,向移动电邮市场疯狂进攻。而Nokia也已经表示其手机系列将支持大多数电子邮件服务。Samsung 、 Palm One 及Motorola 则把赌注下在了Microsoft身上。
狭路相逢,勇者胜。未来的中国电邮市场,不论是红莓,还是黑莓,或是优莓,或是别的什么品牌,都不可能一家通吃,垄断市场份额。而这种多家竞争的格局,也会进一步加速中国无线电邮市场的日趋成熟。
黑莓的一只脚已踏上了中国的热土,但路依然漫长。黑莓要真正风行内地,尚需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