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生产的手机一直在国外手机的打压中痛苦挣扎,缺乏技术含量,“徒有其表”是中国生产的手机给人的一贯印象,3G即将到来,中国生产的手机能否充分利用运营商定制的机会证明自己,值得期待
陈张杰
曾经占据全国60%市场份额的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在2006年跌破30%市场份额。据信息产业部及研究机构赛诺统计,2006年仅五个月Nokia的市场份额就达到30.31%,超过了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的28.56%。
然而,2006年下半年起移动定制手机市场让中国生产的品牌手机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ChinaMobile广东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入围移动定制的中国生产的手机品牌的表现良好,手机销量持续攀升。
中国生产的手机渐进佳境
易观国际调查显示,至2006年止,定制手机的市场规模达到3100万台,占据20%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生产的手机在移动定制的表现正渐入佳境。ChinaMobile广东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李欣泽表示,中国生产的手机这几个月在移动网点的销量一直在持续攀升。
据了解,2006年移动广东公司展开“感谢广东”大型主题活动以来,在其推出的大规模一元购机活动中,中国生产的手机中的多普达、波导、夏新、TCL均有机型入选此次手机定制。
夏新电子品牌管理部一位负责人称,夏新今年已经有十余款手机入选移动定制库,定制的机型囊括了高、中、低端产品,目前移动定制手机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夏新总体销售收入的10%左右。而夏新A310、A320、M636是ChinaMobile广东公司的定制手机,这些手机的销量占移动广东公司定制手机销量的8%左右。
据波导广州分公司市场部人士称,自2006年8月11日波导S198开始成为广东移动的定制机型,截至到去年12月20日,S198已卖出超过10万台。而这仅仅是在三四线城市销售,还没有在广州、东莞、深圳、江门、中山、珠海、汕头、惠州、佛山等广东省一线城市进行销售。
一位业内资深的分析师称,随着中国生产的定制手机的销量及产品品质的提升,会提升运营商对中国生产的手机的信任度,同时也会加强中国生产的手机的信心。在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生产的手机入围ChinaMobile定制的名单。
定制市场前景看好
美国著名营销大师科特勒把21世纪称为定制营销的时代。随着3G的脚步日益临近,将迎来定制手机市场的春天。
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必将越来越多的介入手机销售领域,除了推广新业务以外,更重要的是加强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3G移动通信市场的主流不是大众化的通信,而是多样化、个性化、有特色的服务。
鉴于3G的多业务特性,并且各种业务要求不同终端的支持,3G终端只有采用定制的方式,才能最好地满足用户对3G业务的需求。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凌卫华指出,由于3G终端的数据功能越来越多,为了减轻3G终端的负担和成本,手机设备已经出现了硬件和软件向通用化发展的趋势,大量的操作系统都采用了通用的标准。3G终端模块化发展的趋势,也契合了大规模定制要通过产品模块化来降低成本与内部多样化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有业内人士断言,中国生产的手机发力移动定制,布局谋划的意义远重于眼下的救急。
应变能力是最大瓶颈
此前中国生产的手机在运营商定制门外徘徊时遇到的门槛,并没有随着今天的大规模入围而解决。运营商定制不是铁饭碗、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终身制,这注定了中国生产的手机要真正站在运营商定制的风口浪尖,并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是质量保障。运营商定制不是铁饭碗,如果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而被运营商清理出局,此前所有的投入都可能因此付诸东流。而事实上,当前手机硬件已趋于定型和同质化,因此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恰恰集中在手机的软件部分。
更为重要的是,运营商定制不是终身制。这就需要中国生产的手机厂商对市场需求拥有良好的预判能力和相当的技术累积。
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如果终端厂商拥有一套符合运营商定制技术规范的成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加什么新的功能或应用,都将变得更加灵活和迅速。
此外,软件及软件平台的重要性似乎还没能得到中国生产的厂商的充分重视。直到现在,大家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比如换了一个手机后原来通讯录上的联系人怎么也倒不到新手机上。但移动定制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