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五日电 (应妮)宁夏贺兰县农民刘吉平说起“文化共享工程”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家从年人均三千元到五千元收入的增长,正是在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到来之后的变化。而在中国,这样的基层服务网点已超过三十万个。
记者今天从此间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了解到,截止到二00六年底,资源整合总量达五十兆兆字节(TB)(一TB数据量相当于二十五万册电子图书),基层服务网点超过三十万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中国的服务网络。
宁夏贺兰县新胜村七社的刘吉平家在二00四年工程作为基层试点,配置有关蔬菜种植的书籍、光盘等供村民免费借阅,他带头用新技术、更新产品,一年后温棚发展到一百多栋,不仅收入大幅增长,新胜村七社也成为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而在目前的众多基层网点中,“共享工程”建到了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环境恶劣的西藏墨脱边陲、建到了大墙内、网吧中,建到了农民家中。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网络不发达地方,通过卫星传送资源;交通不便的地方,主要通过光盘、移动存储等开展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张彦博指,数字资源建设始终是工程的建设核心。二00七年到二0一0年间,重点建设一批能够满足农村需要的图书、讲座、戏曲、电影、专题资源库,特别要将科普知识、农业技术等群众急需的优秀资源整合进来,以丰富资源内容,满足群众需要。到二0一0年,共享工程要提供不少于五万种电子图书,采集制作不少于一万四千场/个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视频资源,资源总量不少于一百TB。
该工程实施四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七亿元人民币,并作为国家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已被列入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