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发SMS拜年越来越流行。在拜年SMS的“狂轰滥炸”之下,不少人患上了“拜年SMS综合征”。
日前,广州不少网友发起了“抵制SMS拜年运动”,列出了SMS拜年的“七宗罪”,在坊间引发了SMS拜年利弊的讨论。在广州一社区论坛上,有网友发帖指出“拜年SMS”大都具有复制性、传染性、反复性。不少网友跟帖支持,声称“今年坚决不发SMS拜年”。
与此同时,今年SMS拜年条数创出新高。据电信部门测算,今年春节期间全国拜年SMS量高达140亿条。
SMS拜年究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为什么SMS拜年会被列出“罪过”?
观点交锋
反对:减轻年味温情打折
除夕特地不开手机
杜女士在大年夜特地没开手机,说起SMS拜年,她坦言自己不太感兴趣。以前家里没装电话,亲戚都上门拜年;装了电话后,一些住得比较远的亲戚,从除夕开始就打电话拜年了。老两口有了手机后,过年过节也经常接到小辈发来的SMS,原来她觉得很感动,但后来和子女一交流,才知道大家收到的SMS是一模一样的。以往除夕时不时收到的SMS,经常会让手机空间挤爆。因此她索性关了手机,告诉小辈:“打个电话聊聊天不是挺好的嘛。”
SMS惊扰一夜没睡
在网络公司工作的王先生承认他患上了“拜年SMS综合征”。春节前,他就储存了祝福的SMS。除夕夜,他在闹钟的提醒下把SMS发给了所有的朋友,他的很多朋友就这样被他的SMS“叫醒”了。随后,他也开始被朋友们不断叫醒,一夜没睡好。
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孙先生是“拜年SMS”的坚决抵制者。“SMS拜年的确减轻了年味,有时甚至显得非常虚伪。”他说,经常收到一些看起来挺有趣的SMS,但一看就明白这都是非常“廉价”的温情,都是转发别人的或者是从网站上抄来的。
收发与否遭遇两难
在出版社工作的李先生说:“有些SMS明明是在提醒你,别把他忘了。我前几年因为工作认识了一个人,每到过节都会如期收到他的SMS,但几年来一直没再见过面。这类人习惯于搞关系,把可能用得着的人都存在手机里,逢年过节提醒一下别忘了他。”
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王经理谈起SMS拜年连连叹气:对于拜年SMS,感觉有些无处可逃,又不能关机。若大年初一关机,让人觉得出什么事了。同时,自己也要给朋友们主动发,如果连个SMS都不发,让朋友觉得好像忘记了他们,所以思之再三,该发的还是要发。
支持:年俗演变应该顺应
如此拜年少了麻烦
“每收到一个朋友的拜年SMS,我就能感觉到一份真情。”南京的许小姐说。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以往不一样了,去亲友家拜年,不是过去随便上门拉拉家常那么简单了,得到隆重招待的同时说不定给朋友添了麻烦。想到朋友了,用SMS拜个年,效率高又不费事,好玩的SMS还能让大家笑开怀,“有些SMS确实是重复的,但这不也证明了它受到大家欢迎吗?”
原创SMS感受真情
陈先生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早上,共收到140多条拜年SMS。他说,今年的SMS虽然也有一些复制品,但自己编写的占到80%,如“过年啦,新的一年,祝你和你的家人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愿操劳了一年的你,能多多休息,祝你和家人新春快乐”等等。这些SMS远不如专业写手创作的有文采,但收到这种简约的SMS,感觉祝福是发自内心的,让人感到很温暖。
出于礼节不必见怪
记者发现,许多民众对SMS拜年的方式还是认可的。一位网友的看法很有代表性:能给你发SMS,说明人家在节日里还能想到你。SMS问候在我看来是礼节问题,何必大惊小怪呢?
在媒体工作的刘先生认为,SMS拜年不过是一种过年风俗的演变,所以还是顺应这种演变为好。“其实错误的并不是SMS拜年这种方式,而是SMS的内容!如果你花心思自己认真去写,怎么可能让朋友觉得无聊呢!”
特别提醒
专家提出,SMS拜年作为手段无可厚非,但是复制、群发,不分对象地“天女散花”,让一些原本内容不错的SMS在翻来覆去的传播中变得索然无味,也成为SMS拜年倍受争议的一大原因。马广海建议,编写拜年SMS应讲究一点,根据发SMS的对象,有针对性地编写,如发给老年人,就祝健康长寿;发给年轻人则祝事业有成等等,这种祝福内容的唯一性会增加祝福的“含金量”。另外格式也要讲究,给谁发送SMS,就把谁的名字、称谓写在前面,让接收SMS者有一种温暖感。
新闻链接:SMS拜年七宗罪
罪状一:增加困扰。有的朋友发SMS不留姓名,造成该说的话说了,却没达到拜年效果,因为不知你是谁,给对方徒增困扰。
罪状二:冲淡人情。拇指下来来往往的文字,打着祝福的招牌,抄来抄去都是转发的。有几句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很多人不满:SMS,让人近了,更让人远了;SMS,稀释了年味,稀释了人情!
罪状三:帮运营商赚钱。2006年,仅从除夕到大年初七8天,全国手机用户共发送SMS126亿条。ChinaMobile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8天的SMS收入就超过1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手机用户发送SMS超过30条。
罪状四:造成网络拥堵。SMS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网络堵塞,有时发的几条SMS居然“跑”了几个小时才到对方手机,更离谱的是有些SMS不断被打回,只好重新发送。
罪状五:对祝福感到麻木。祝福SMS,都长一个样,成了“公式化的SMS”,典型“拷贝的祝福”,给收SMS的人带来了审美疲劳。
罪状六:容易上当受骗。有些SMS是以拜年或是恭贺新年为由头引诱消费者。比如“您的朋友134××××××××通过语音SMS给您拜年了,请拨打12345听取,您也可以直接转发给亲朋好友。”此类SMS如果回复或是确认接收,会使容易相信他人的朋友误入SMS陷阱。
罪状七:让社会关系显得陌生。SMS拜年流行,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十来年前,带领一家老小,挨家挨户走一圈;后来,电话拜年替代登门拜年;再后来,SMS拜年又替代电话拜年,不用张嘴,拇指按几下,给满世界熟悉的人统统拜年。可是,人与人之间少了交流,也变得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