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web2.0开始成为各种资本力量追逐的角色时,一些传统的门户也试图沾上web2.0的光,似乎这样才能够时髦和扩大企业价值。
这个时候,如果一家在web2.0大潮中已经颇为成功令人羡慕的公司,这个时候高调宣布要挺进门户领域,恐怕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门户之争
事实上,中国的互联网业界对于门户的标准与其他国家对门户网站的定义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国外,有搜索,电子邮件,即时通讯这三样,就被认同为门户网站;但在中国,一个较为权威的标准是,这个网站必须提供大量的咨询、新闻,才有可能被纳入门户网站的行列。
近日,一贯以互联网新势力标榜自己的Mop.com,义无反顾地宣布挺进门户。千橡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一舟接受《财经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用不超过200名人员的规模运营三个内容中心,这三个内容中心分别为资讯、娱乐和互动。
陈一舟坦承,这样的人员规模与大型互联网公司相比,实在不算多。
仅仅不足200号人,三个内容中心加起来还不如一些大型门户三个频道的人多;三个频道的内容如何能够满足网民的需求,与动辄十几个频道,甚至数十个频道的门户竞争。陈一舟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陈一舟认为,自己要打造的门户面对的人群和新浪会有非常大的区别,将主要是年轻的城市白领和大学生。
这是因为,Mop.com承认新浪的新闻做的非常棒,是出于互联网的三个特点,一个是海量信息;第二是迅速地反应,非常快的速度;第三,框架的优势,很快的形成专题,跟某一个事件有关的事情组合到一起,聚合,都是发挥基础互联网的优势。
因此Mop.com以同样的方法做门户是行不通的,但作为一个门户,资讯类栏目的存在又是必要的,因为需求摆在那里。
这个时候,陈一舟祭出自己擅长的法宝——web2.0.新旧结合
所谓的把web2.0与门户概念结合,实际上是在资讯类的栏目上引入一些社区和互动。
著名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吕伯望曾经对媒体说过,“现在互联网的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多得有时候让人无法选择和取舍。”而web2.0带来的技术特点却极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给网民一个“按需分配”获取网络咨询的可能。“
陈一舟表示,这实际上是把用户群通过内容进行划分,通过web2.0把一些用户特性发挥出来。在Web2.0这类产品里,网站有一些很大的特点,一个是互动性,还有一个叫做社会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或多或少在社区上展现出来,这就是ChinaRen做第一代社会网络的时候已经看到了,1999年ChinaRen校友录,用户之间的真实关系已经反映在班级录里,只是班级录是比较小的群体,每个班级和每个班级之间并没有联到一起。
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期Mop.com只设立三个资讯中心的出发点所在,那是因为通过对Mop.com运营,陈一舟发现网站的主要人群对于娱乐、互动以及资讯的兴趣更大。
锦上添花
Mop.com在此次挺进门户的过程中,始终非常忌讳谈“转型门户”这一说法,根源是其认为Mop.com门户是在web2.0上的基础发展的,并没有背离web2.0的根源。
陈一舟透露,互动类型的互动中心将会一直是Mop.com主要流量的来源,吸引用户最大的卖点,这是不会变的。推出资讯类的服务,是锦上添花,通过一种新的方式,让每个用户来了以后,产生更多的访问时间,留住更长的时间。
资讯类的服务Mop.com将主要和传统媒体合作,而互动中心的资讯将更加多元化,网民提供的资讯将在被经过过滤后刊登到互动中心,一方面保证资讯的权威性,一方面保证信息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另外的方式把用户的群细分,以另外不同的角度把用户细分一下,给广告用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陈一舟对《财经时报》表示:Mop.com没有想从新浪的用户抢新闻的用户。他的目的只是让Mop.com的用户多用自己的资讯,不要跑到新浪去。Mop.com是守,不是攻。
其次,Mop.com认为到防御的策略能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使价值更高,使用户留的时间更长,甚至能增加用户留的时间,推出一段时间,Mop.com的平均流量上去了。
对于网站大了以后,特色会削减这个互联网门户的“老大难”问题,“世界上任何事情一样,有得必有失,宁愿失去一点,也要得到更多,没办法,”陈一舟说。